我為什么要自己開醫療美容機構
一向口才不好,屬于一不小心就把天聊死的那種。在單位做事時,只要把事情做好,這方面的欠缺顯得不怎么要緊?,F在許多場合需要有分寸、有把握、真實準確地表達自己,那么就多寫少說,對的堅持,錯了修正。
這幾年,一直很感謝曾經奮斗過的平臺,無論是綠城集團還是康森醫療;在各公司工作期間得到的大量經驗與教訓,歷練了自己,開拓了眼界,增強了信心。完成了從一個專業醫生轉型成對民營醫療投資、建設、管理、運營有一點點經驗的人員。
近期,做出辭職創業的決定,傾盡全力投資建設一家醫療美容機構;與以往任何一次選擇一樣,從無后悔,是決心所在,做自己想做的事。當然,理性讓我學會把愿望和結果分開來評判;督促自己更深入地去思考行業現象背后的原因,而不是悲嘆和抱怨目前處境之困難,去開創去實踐是唯一的道路。

人活著無論做多大或多小的事,都面臨著四大基本的約束:1.東西不夠;2.生命有限;3.互相依賴;4.需要協調。人類社會的種種現象和制度安排,無一不是為了適應這四種基本約束而衍生出來。只有循著這四大約束的內在邏輯,扎扎實實的前進,才能比較靠譜的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東西。
中國醫療美容行業從80年代末發展到現在,走過了紅利期,即經營相對容易,獲利相對豐厚的階段;但現在整個行業面臨激烈的競爭,被市場淘汰的機構比比皆是。
深思其中原因,個人覺得痛點有三:1.行業缺信任,機構找不到客戶,客戶不信任機構。其原因更多的是醫美行業有意無意的制造信息不對稱。因為信息不對稱是獲利最為簡單的途徑。2.重營銷輕醫療,機構因獲客難而過度營銷、結構失衡;從而陷入飲鴆止渴獲客更加困難的僵局。從最早的百度競價到地推廣告,到渠道營銷,到新媒體APP,以至于三級分銷,極其嚴重的醫美中介化導致了整個行業的不健康。3.技術環節的優勢與效率未能充分發揮。在醫療美容服務的閉環當中,醫生這一環節的自主性、能動性相當的低;少有民營醫美機構的醫生能夠直接面對客戶,自主定價、自由執業,最大程度的發揮醫療技術環節的價值;從而真正建立醫生的個人品牌與口碑。
展開了說,這和獲客難一樣,又是一個死結。因為醫美機構的設立越來越多,導致醫美行業的人力資源流動性非常大;因為人員流動性大,大部分機構缺失培養技術人才樹立醫生品牌的耐心,擔心所付出的成本為他人做嫁衣,擔心客戶全都掌握在醫生的手上,醫生的流動會影響機構的客源。
因為缺乏長期的團隊培養規劃和真正的歸屬感,技術從業者只能著眼于短期利益,從一個機構跳到另一個開價更高的機構。于是,機構和醫生陷入一個死循環;你沒有耐心,我也沒有耐心,彼此之間沒有真正的合作與合伙關系,有的只是雇傭與被雇傭關系,相互之間在利益鏈條上爭食著如何保證自己利益最大化。目前技術相對于資本來說處于劣勢,因此,技術環節的效益與效率受到極大的限制。

醫療美容行業是一個朝陽行業,日益增長的消費群體和市場規模印證了這一點?!皭勖乐娜私杂兄钡娜诵裕约啊邦佒稻褪歉偁幜Α钡纳鐣r值觀都保證了這個行業不會衰弱;同時也保證了這個行業的從業者不會像“磨菜刀磨剪子”的人一樣慘遭歷史淘汰。
個人以為醫療美容機構的未來在于兩點:1.規模化、標準化、集團化的連鎖機構。2.品質保證,各有所長的個人品牌醫生診所。然而就目前而言,這兩條路都還很不成熟,大家都奔行在摸索和跌跌撞撞的路上。

關于第一點留給資本和財團們去拓展實踐;我想做的能做的是第二點。對于現在業內動輒組建醫生集團的野心,個人不敢想也沒有這個能力,也不會講這樣的故事。我創業的初衷是想建設一個醫生的“律師事務所”。
籌建申辦一個合法合規的醫療美容機構,設美容外科和美容皮膚兩個科室;通過院內規范化的醫療質量管理和“律師事務所”式的合作合伙模式,為有創業夢想樹立個人品牌有志于開設個人診所的醫生搭建一個值得信任的執業平臺。遵循國家醫生多點執業的政策,通過醫生的自由時間與自主定價和技術優勢去中介化,充分發揮技術環節的效益與效率。
醫生在平臺執業期間可逐步培養自己的個人粉絲,樹立個人品牌,直到作為技術這一端的醫生擁有大量的客戶群體,足以支撐醫生去實現開辦他自己個人診所的創業夢想。
可以說每個走出體制的醫生都有一個自己的診所夢,而我做的就是一個“診所孵化器”,因為這既和我對未來醫療美容機構的發展方向判斷所符合;同時規劃、創建、管理機構也是我一直以來的強項。成就他人就是成就自己,利用自己的優勢聯合志同道合的醫生一步步實現共同的目標,邏輯上沒有毛病。
或許一切都過于理想化,但是,我已經走在前去的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