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睡眠日即將來臨 失眠重災區人群有這些
半夜總是睡不著,白天依然要堅持上班和工作。都說“春眠不覺曉”,吃得好睡得香當然是福。但是,現代社會很多人卻備受失眠困擾。
3月21日,世界睡眠日即將來臨。該如何正確認知和應對失眠?聽聽陸軍軍醫大學大坪醫院睡眠心理科主任、副教授高東的建議。
失眠重災區人群有這些
高東介紹,睡眠是人與生俱來的正常生理功能,睡眠可以恢復精神和解除疲勞。但由于現代人工作壓力、不良生活習慣、生物節律紊亂、年齡增加等因素,導致睡眠質量下降,因此就出現了失眠的問題。
高東表示,以日常接診來看,這幾類人群成失眠重災區:1、女性比男性多,接診女性與男性比例約為2:1,其中又以45~55歲女性最多。2、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3、工作生活壓力巨大、矛盾沖突多、家庭關系不和諧、個性不太好的人,比如完美主義者、焦慮性格、糾結等個性的人,相對更容易失眠。4、個別學齡期的人,尤其是初三、高三的學生,這類人群因學業壓力比較大,比較容易失眠。
失眠可以表現為入睡困難,也可以表現為中間容易醒、多夢,還有早醒。以上癥狀,在有些患者身上都可同時出現,但也有一些失眠患者的癥狀只在某一些方面比較突出,比如入睡困難或者多夢等特征的,在焦慮障礙患者身上表現居多;早醒或者易醒,這些癥狀在抑郁障礙患者身上就比較常見。
連續失眠1月以上需重視
哪些失眠的人需要看醫生呢?高東說,幾乎所有人或多或少都有過失眠,當然絕大部分是不需要看醫生的。心情不好或過度興奮時、睡眠環境改變時、重大事件發生時,短期出現失眠的情況很常見,不必擔心,屬于正常現象。
但是,如果出現以下情況,就需要引起注意并找醫生看看了:第一,失眠持續時間過長,連續超過一個月以上,且經過積極努力調整,如調整心態、增加運動,甚至吃中藥、自行購買幫助睡眠的藥物等各方面努力都沒有改善的;尤其是開始過多的擔心、恐懼害怕失眠,這些已經是失眠癥的表現了。第二,失眠程度比較重,甚至常常整夜不眠,對正常工作生活學習影響很大,這種情況也要看醫生。
他建議,失眠患者應及時問診專科醫生,針對病因獲得最合理、最精準的治療,盡快糾正失眠,同時也可減少一些藥物濫用對身體的負面影響。
糾正不良習慣和心理是關鍵
失眠問題拖得越久越難治,而且對身體危害挺大,同時也容易引起焦慮癥、抑郁癥。高東說,長期失眠的危害涉及身體和心理的各個方面,“睡不著覺,會造成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決策能力下降等,對認知功能的損害也是比較大的。”
關于失眠的治療,現在國內外各大失眠障礙的臨床診療指南,首先強調的是找原因,解決病因的問題;第二,是失眠的認知行為治療。
各大指南強調,慢性失眠障礙患者,原則上都應該接受失眠的認知行為治療,改變患者對睡眠或者失眠的認知:心理層面,相信自己能睡著,改變原有的對睡眠焦慮、害怕床等恐懼心理,不要過度擔心失眠的危害和后果;行為層面,改變原來不良的睡眠衛生習慣,有了困意再上床,睡前不要吃太飽,不要因睡不著覺就早早上床、不要睡懶覺。第三,藥物治療。可以使用一些鎮靜催眠藥物和抗焦慮抗抑郁藥物,但前提是,一定要在專科醫生指導建議下,科學合理使用。
不過,患者要真正擺脫失眠,除了接受專業科學的醫學治療,還要樹立信心,勇敢面對并改變。
新聞多一點
睡眠不佳的人群
可嘗試這些方法
高東建議,睡眠不好的人群,可以嘗試以下方法,來改善和提高睡眠。
首先是運動,可以跑步、練瑜伽、打太極拳,不同年齡和身體狀況選擇運動方式不同,注意不要在睡前3小時做一些激烈運動;其次,也可以嘗試聽聽音樂、泡腳、讀讀休閑書籍等,只要能夠讓自己身心放松的小習慣均可嘗試;第三,白天不能多補瞌睡,更不能懶床,建議中午午睡時間不超過1小時。一般而言,一整天的總臥床時間控制在8小時左右最好;第四,原則上睡前少看電子產品,包括玩手機等,睡前少做那些“燒腦”的事情,不想很多操心的事或做工作計劃等。
高東最后提醒大家:睡眠是一個自然的過程,心靜瞌睡自然來,不要總想著試圖控制它。
另外,睡眠不好的人,晚餐可以吃小米粥。小米含有豐富的色氨酸,能促進大腦細胞分泌出一種使人昏然欲睡的神經遞質五羥色氨,它使人的大腦活動受到暫時的抑制,因此容易入睡。
睡覺前喝一杯溫牛奶。牛奶中有一種能夠促進睡眠血清素合成的原料L色氨酸。此外,葵花瓜子、蜂蜜和大棗等,也具有安眠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