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流感,42天ICU生死之旅
進入12月以來,我國內地南北方省份流感活動水平繼續呈現升高趨勢,暴發疫情數明顯增多。近日,電視新聞、門戶網站、微信朋友圈等都出現了大量相關報道。流感的危害性到底有多大?筆者進行了相關材料的查詢,期間發現一例因罹患流感在ICU中度過了42天的案例。
患者男性66歲,因“發熱、咳嗽8d,加重1天”3月4日入院治療,入院后查體,體溫:38.6℃,心率:94次/分鐘,呼吸:36次/分鐘,血壓:153/84mmHg。既往史:有高血壓病史10余年,有明確活禽、死禽及屠宰等接觸史。診斷為: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型)。患者入院后即開始抗流感病毒治療,帕拉米韋(力緯)600mg靜脈滴注每天一次聯合抗流感病毒治療。4月5日停用抗病毒藥物治療,4月14日脫呼吸機,4月21日治愈出院。
看到這里筆者不禁嚇出一身冷汗,如果從脫呼吸機視為從ICU轉到普通病房的話,細細一算,這名患者一共住院49天,其中42天是在ICU中度過的。流感果真猛如虎啊!
流感應該如何防治呢?筆者通過查詢資料,找到了衛健委《流行性感冒診療方案(2019年版)》(下稱《診療方案》)。結合這個病例以及《診療方案》,對流感的防治進行綜合分析。
一、認識高危人群
下列5類人群感染流感病毒后較易發展為重癥病例:1.年齡<5 歲的兒童(年齡<2 歲更易發生嚴重并發癥);2.年齡≥65 歲的老年人;3.伴有以下疾病或狀況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心血管系統疾病(高血壓除外)、腎病、肝病、血液系統疾病、神經系統及神經肌肉疾病、代謝及內分泌系統疾病、惡性腫瘤、免疫功能抑制等;4.肥胖者[體重指數(body mass index,BMI)大于 30];5.妊娠及圍產期婦女。
本文分享的病例年齡66歲,屬于流感高危人群,患流感后容易轉為重癥病例,實際情況也正如《診療方案》所寫的一樣,患者最終在ICU救治42天。
二、把握治療時機
重癥或有重癥流感高危因素的患者,應盡早給予經驗性抗流感病毒治療,不必等待病毒檢測結果。發病48小時內進行抗病毒治療可減少并發癥、降低病死率、縮短住院時間;發病時間超過48小時的重癥患者依然可從抗病毒治療中獲益。
由此可以推測,本文所分享的病例之所以發展為重癥,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患病后未能夠及時確診疾病,并予以抗流感病毒治療。
三、明確治療方案
正如以上病例的抗流感病毒治療用藥一樣,《診療方案》同樣推薦選用帕拉米韋(力緯)進行抗流感病毒治療。
帕拉米韋是唯一靜脈滴注給藥的神經氨酸酶抑制劑,通過靜脈滴注可獲得血液中的高濃度,同時其血藥濃度比其他給藥途徑更高、保持活性時間更長,可更有力地殺死病毒。靜脈滴注更適合兒童、老年人及吞咽不能自主、障礙的患者使用。與此同時,帕拉米韋屬于全年齡段用藥。
綜上所述,結合這個病例的診療過程,以及學習《診療方案》后,筆者認為對于流感防治工作應該加強以下工作。
加強對疾病的認識
樹立流感不是普通感冒的概念,患病后因盡早就醫。明確流感樣病例的定義,即發熱(體溫≥38℃)+咳嗽,一旦同時出現以上兩個癥狀,就應該及時就醫并用藥了。
發揮基層醫療機構的作用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加強對流感防治知識的宣傳教育,通過短信、微信、微博、公眾號、宣傳欄、宣傳折頁、健康教育講座等形式,向轄區居民宣傳流感防治核心信息。
本文所分享的病例在縣城就醫4天直至入院前都沒有作出流感的診斷。因此,加強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宣傳教育工作,提高其診療水平在流感防控工作中顯得尤為重要。
保證抗流感病毒藥物充足
醫療機構應當采購足夠的抗病毒藥物,保證抗病毒藥物及時足量供應,對于符合《診療方案》的患者要及早使用抗病毒藥物,不得影響患者使用抗病毒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