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旬老人急性肺栓塞險丟命,下肢腫脹伴胸痛需警惕!
肺栓塞可能很多人沒聽說過,但其實它是常見病、多發病,老年病,且起病隱匿,重癥患者死亡率超過50%,是除心肌梗死和腦卒中外第三位的心血管死亡原因。
下肢腫脹伴氣喘7旬老人險丟命
俗話說,人老腿先老。 很多人都覺得年齡大了, 腿腳不靈活、出現浮腫 , 是一種正?,F象, 最多只是個“小問題”。 但這些“小問題”, 其實還可能是 疾病的“警報” 。
來自福州76歲的倪奶奶,體型較為肥胖,平日運動量也不大。前一段時間,倪奶奶感覺左腿有點酸痛,還有點腫脹,但想著可能就是老年病,也沒當回事。
可沒幾天,倪奶奶突然氣喘得厲害,幾乎要上不來氣了,家人趕緊送她到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就診。
急診檢查發現,倪奶奶的外周血氧飽和度降到了88%(正常人在97-100%),有明顯的缺氧癥狀,且CT肺動脈造影顯示,肺動脈的主干和主要左右分支全都有血栓形成,肺動脈大面積堵塞。
情況非常危急,隨時有生命危險!
倪奶奶被緊急轉到血管外科,通過抗凝取栓并局部溶栓等介入治療。倪奶奶很快轉危為安,外周血氧飽和度也回到了正常水平。
預防重于治療這些常見習慣要改改
附一醫院呼吸科鄧朝勝主任醫師表示 這樣的案例在臨床上并不少見。
通俗說來,肺栓塞就是各種栓子,如血栓、脂肪顆粒、羊水、空氣栓子阻塞了肺動脈,造成供氧機制障礙,使人體缺氧的情況。其中以肺血栓栓塞癥最常見。據最新數據顯示,肺血栓栓塞癥總患病率為1.16‰,致死率1.3%-2.5%。
不僅致死率高,經過治療后肺血栓栓塞癥的患者,部分還會形成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動脈高壓。
患者會出現爬2-3層樓梯便氣喘吁吁,在平地也不能再快步行走,有的人甚至連穿衣服這樣簡單的動作都難以完成,給患者造成了極大的痛苦。
鄧朝勝主任醫師表示
血栓的防治要做到關口前移,預防為主,將‘末端治理’變為‘源頭治理’。
生活中這些常見習慣要改改
1.久坐不動
建議應每隔半小時進行適當活動,防止血栓形成,特別是久坐工作的“上班族”、喜歡打麻將的人群、愛打游戲的年輕人以及長途旅行者更要注意。
2.少喝水
喝水一方面可稀釋血液粘稠度,另一方面還可借上廁所之機多活動腿部,建議每天喝1000ml~2000ml水。
3.長期臥床
如果做過骨科手術或長期臥床,要經常進行腿腳按摩,盡量下床活動,做一些膝關節屈膝動作,防止血栓形成。
4.盲目推拿按摩
對有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等慢性疾病的高危人群如果出現腿部腫脹,應及時去醫院檢查,在未檢查清楚之前,盡量不要采用推拿、按摩、拔火罐等治療措施,以免血栓脫落,進而血栓栓塞肺動脈。
5.酷愛紅肉
在飲食方面應注意減少膽固醇的攝入,多吃蔬菜水果,水果中不但含大量的水分,而且含有豐富的維生素,有利于健康。
此外,改變生活方式也很重要
如戒煙、適當運動、控制體重、保持心情舒暢。已有下肢靜脈曲張患者,可以穿著特殊的醫用彈力襪,使小腿和大腿間形成壓力的順差來促進靜脈回流。
醫生提醒:若出現不明原因一條腿腫脹,切不可大意,應及時就醫、明確病因。如果有胸悶、突發性呼吸困難、胸痛等癥狀,要小心肺栓塞,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