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檢查可以幫助患者早期發現肺癌
人最怕得病,小病小痛都抗著,不愿看醫生。可往往這一拖病情加重,比如一個小小的感冒如果早期就預防或者感冒了盡早吃藥,就不會對身體有多大影響。而如果不醫治很可能咳嗽就導致肺部出現問題,不容忽視。
肺癌是中國發病率最高的癌癥,也是死亡率最高的癌癥。很多患者出現癥狀時,往往已經是晚期了,這時再治療效果肯定不太好。
但如果能早期發現肺癌,經過治療后 5 年生存率可以達到 90% 以上。也就是說,發現的時間對患者的治療效果非常重要。
怎樣才能早發現肺癌?
想做到“早發現”,最好的辦法是肺癌篩查。
所謂篩查,就像是平時用篩子去過濾東西一樣,讓合格的留下,不合格的漏出來。
肺癌篩查就是把沒有癥狀的健康人都放進“篩子”,用一些檢查方法去過濾,從中找到肺癌患者。
低劑量胸部 CT,肺癌篩查利器
遺憾的是,早期肺癌往往沒什么癥狀,或者只有一些很平常的癥狀,比如干咳,有時候跟感冒差不多,所以,根據癥狀來判斷往往不靠譜,必須用更先進的檢查方法。
過去醫療條件比較落后,檢查肺癌只靠胸部 X 光拍片。這種方法很不保險,容易漏掉或誤診。隨著科技進步,誕生了新的檢查方法「低劑量胸部 CT」,現在越來越多的專家建議用它來替代胸部 X 光拍片。
美國做過一項包括 50 萬人的低劑量胸部 CT 篩查肺癌的實驗,初步結果顯示,用低劑量 CT 篩查發現肺癌的患者,死于肺癌的幾率比用胸部平片檢查發現的患者低了 16%。
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做肺癌篩查
肺癌篩查并不適合所有人。
對于肺癌的高風險人群,目前推薦每年做 1 次低劑量胸部 CT 來進行篩查。
但因為肺癌篩查是為了找出無癥狀人群里面的早期肺癌患者,如果身體狀況較差、甚至有嚴重的心肺系統疾病,即便篩查出來早期肺癌,也不一定能完成治療,給患者帶來的生存獲益不大,所以我們推薦健康狀況良好的高風險人群做好篩查,這樣才是性價比最高的。
滿足哪些條件就算肺癌高風險人群?
具有以下特征的,即為肺癌高風險人群,推薦進行肺癌篩查:
年齡 ≥ 55 歲,吸煙 ≥ 30 包年,且戒煙未超過 15 年;
年齡 ≥ 50 歲,吸煙 ≥ 20 包年,有額外的肺癌危險因素(比如家族親屬患了肺癌、環境中有確切的致癌物等,但不包括二手煙)。
注:此處參考了美國國家綜合癌癥網絡(NCCN)2015 年肺癌篩查指南對肺癌高危人群的定義。
包年是指「每天吸煙的包數」乘以「吸煙的年數」,比如,30 包年可以是:
每天抽 3 包煙,抽了 10 年(3 × 10 = 30);
每天抽 5 包煙,抽了 6 年(5 × 6 = 30)
每天抽 2 包煙,抽了 10 年,然后改為每天抽 1 包,繼續抽了 10 年(2×10 + 1×10 = 30)。
總之,如果你 ≥50 歲,又抽了很多年煙一直沒戒掉,就要注意了。不妨在體檢時多問醫生一句,需不需要做肺癌篩查。
普通人應該怎么做?
普通人要預防肺癌,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戒煙。戒煙的最好時機就是現在,越早戒煙,越早受益。
肺癌的頭號原因是煙草暴露,吸煙的人自不必說,不吸煙的人吸了二手煙也會增加患肺癌的幾率。
你說戒煙太難?
其實就算不能完全戒掉,哪怕少抽幾支也是好事,雖然效果不如完全戒煙那么好。
實在戒不掉的話,不妨去專門的戒煙門診看看,那么多方法,總有一款適合你。
生活中經常有霧霾,需要做篩查肺癌嗎?
目前看來,沒有必要。
雖然霧霾是導致肺癌的一個原因,但肺癌篩查需要消耗不少的時間和精力,同時胸部 CT 也有一定的輻射,科學家們還沒弄清楚高危人群之外的普通人做肺癌篩查的性價比到底有多高,所以,目前并不建議大家僅因為霧霾就去篩查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