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女孩全身血液變粉紅色險丟命 粉紅色的血是怎么回事
都說垃圾食品不能吃,偏偏有人還是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我以后再也不敢吃垃圾食品了。”今日,17歲女孩躺在重癥監護病床上,想起自己的遭遇后悔不已。3年多來,她幾乎每天吃漢堡、炸雞、燒烤,只喝可樂不碰白水,沒想到突然腹痛送進醫院,抽出的血竟是罕見的粉紅色,瞬間就凝固,儀器無法識別。
粉紅色的血
連日來,漢陽醫院醫護人員緊急搶救,連續3天為其血液“清理”出8000毫升白色“脂肪液”,才保住了性命。專家表示,千萬別過度進食高脂、高糖食品,尤其是有基礎疾病,尤其要當心。
17歲女孩腹痛病危
血脂是正常人的20倍
“醫生,您快看看,這孩子直叫肚子痛。”11月13日深夜,在武漢市漢陽醫院急診科,一位父親抱著女孩沖進診室。此時,女孩面色蒼白、全身大汗、表情痛苦,醫護人員立馬搶救。
父親錢先生說,女兒今年17歲,正在讀高三。早上吃了紅糖發糕后突然嘔吐,哭著喊肚子痛。以為是吃壞了東西,他送女兒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打消炎針,稍有緩解沒多久,小錢病情再次加重,腹痛持續,情緒煩躁不安。
此時,小錢的血壓只有80/60mmHg,人已出現休克,意識不清,說話含糊。“患者有生命危險!”該院重癥醫學科副主任隗世波說,醫護人員立馬急查生化血糖,沒想到儀器顯示“HI”,這意味著血糖嚴重超標,遠超測量極限值。專家當即決定:注射胰島素,緊急降糖。
經搶救,小錢血糖終于測出,仍高達28mmol/L,尿酮體4個“+”,血尿淀粉酶超正常人5倍,血脂是正常值的20倍。危急的是,小錢確診為糖尿病酮癥酸中毒、重癥急性胰腺炎,屬于急危重,立即告病危,醫護人員立馬上心電監護、給氧,建立靜脈通道、補液。
抽出血液竟是粉紅色
醫生3天“洗出”8000毫升脂肪液
“反復抽血檢查,指導治療。”隗世波說,但當血液從小錢手臂血管里抽出時,在場醫護人員驚呆了:血液竟然是罕見的粉紅色。再抽一次,一樣還是粉紅色,如同混了大量油脂,非常濃稠,并在瞬間凝固,檢驗儀器無法識別。
“情況危急,不能再等,馬上液體復蘇。”隗世波說,女孩才17歲,但1米6的個子,體重只有42公斤。根據她的體重指數,醫護人員為其快速補液,并在其生命體征穩定后,通過機器在體外循環的方式“清理”血液中的脂肪等廢棄物,維持體內循環穩定。
隗世波回憶,第一次血漿置換時,血液中的脂肪甚至將機器過濾膜堵住,無法運轉。專家“另辟蹊徑”處理,處理后再次為其進行血液灌流、血漿置換。3天下來,小錢全身血液在體外循環了2次,過濾“清洗”出血液內的白色“脂肪液”多達8000毫升。
身患糖尿病不自知
3年來幾乎每天吃漢堡炸雞
經連日搶救,小錢逐漸清醒,血液也從高凝狀態的粉紅色趨于正常,各項生理指標恢復,脫離生命危險。昨日,小錢在ICU已能吃一些低脂食物。
看著女兒從鬼門關走一遭,爸爸心疼不已。他說,妻子患有多年的高血壓、糖尿病,因突發腦中風長期臥床。為了照顧女兒,他一人在外打拼,忙得顧不上家,只能每個月給女兒一些伙食費,囑咐學會照顧自己。
對此,小錢后怕不已。她說,每天一個人吃飯,只好點外賣。從初三開始,她特別愛吃漢堡、炸雞、燒烤、麻辣燙。她現在上高三,幾乎每天把這些當飯吃,從來不喝白水,只喝可樂等碳酸飲料。
為何小錢的血液會呈現紅色?該院重癥醫學科主任劉青云教授解釋,女孩本身患有家族傾向性糖尿病,但從未體檢,自己也未發現不適;加之長期大量攝入高熱量、高糖分的“垃圾飲食”,導致脂肪在血液中過度聚集,使得血脂濃度“爆表”,以致體內代謝嚴重紊亂,各臟器拉響“危急警報”,并出現酮癥酸中毒、重癥胰腺炎兩種急性嚴重并發癥。
劉青云教授介紹,雖然小錢長期高熱量、高糖飲食,血脂高到無法檢測,但糖尿病又是消耗性疾病,所以她不同于一般高脂血癥的偏胖體型,反而更顯消瘦。
劉青云教授提醒,有糖尿病家族傾向的人群,尤其要注意飲食習慣,避免高脂、高糖、高鹽飲食,如果出現視力模糊,頭暈,腹痛,跛行,肢體腫痛等癥狀,一定要及時就診檢查,警惕糖尿病的并發癥,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血栓性疾病、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和重癥胰腺炎等,避免出現嚴重代謝紊亂綜合征及炎癥反應綜合征而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