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顱內動脈瘤的謠言,你中招了嗎?
由于顱內動脈瘤是一種可能引起嚴重后果的疾病,所以有些謠言和誤解可能會影響人們對疾病的認知和治療選擇。3.15剛過,但打假活動卻深入人心。以下是一些關于顱內動脈瘤的常見謠言和誤解:
1、顱內動脈瘤是一種很少見的疾病。
大家從自己的認知開始,覺得周圍人較少或很少有人患此病,因此不當回事,認為顱內動脈瘤是一種少見病,甚至是罕見病。基本上對“顱內動脈瘤”采取一種忽略的態度。只有當聽說有人因動脈瘤致死,致殘,才會引起一陣子的重視,之后就會慢慢淡忘。
實際上,顱內動脈瘤的發生率相對較高,約為1%至7%。據中國社區調查研究,中國成人顱內動脈瘤的發生率為7%,有大量的隱性顱內動脈瘤就在我們人群中,不被人知,也不自知。
2、顱內動脈瘤是一種腫瘤。
人們從“顱內動脈瘤”中推測Ta也是一種腫瘤,癌癥,會談癌生變。惡性腫瘤在人們的印象中會無限增生,容易復發,預后不良。
其實顱內動脈瘤不是腫瘤,更不是惡性腫瘤。顱內動脈瘤是顱內動脈血管壁的一種局限性異常擴張,是血管壁的一種薄弱之處,其發生與遺傳、外傷、感染和動脈硬化等致病因素相關。不過有些顱內動脈瘤預后不良,讓人們與“腫瘤”掛上勾,實際上是犯了以偏概全的錯誤。
3、顱內動脈瘤只會在老年人中發生。
事實上,顱內動脈瘤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段,包括兒童和青少年。顱內動脈瘤好發生于40-60歲人群,疾病發現也多是中青年人重視體檢,或者因為腦科癥狀行頭部影像檢查而被發現。
對于40歲以上的中青年人,應該重視腦部健康體檢,不要認為這種老年人疾病完全與自己無關。如果能早期發現顱內動脈瘤,就相當于早期發現了自己大腦中隱藏的不定時炸彈,如果能做到合理管理,就基本上可以免除動脈瘤破裂的風險。如果在破裂時才被發現,這時可能面臨的風險是中青年朋友不可承受之重。我們聽到的關于動脈瘤的故事,莫不是如此,結局令人唏噓,我們能做的只能是:一聲嘆息!
4、顱內動脈瘤大多有癥狀。
一般人聽說顱內動脈瘤是從破裂出血認識到的,這時患者大多有嚴重的癥狀,如頭痛、惡心,肢體偏癱,意識障礙,因此人們將“有癥狀”與顱內動脈瘤掛上勾。人們推測認為如果沒有任何癥狀,就不可能患顱內動脈瘤;沒有癥狀而發現的顱內動脈瘤,也不嚴重,也無需過分擔心,不需特別處理。
其實這種觀點也是不對的,未破裂顱內動脈瘤大多無癥狀,部分未破裂顱內動脈瘤患者因占位效應,表現為頭痛、顱神經麻痹(瞳孔散大、上瞼下垂)和視物不清等。
5、一般體檢可檢出顱內動脈瘤。
體檢沒事,就基本上可以排除顱內動脈瘤。這是一般人的固有觀點,但其實不是這樣,一般體檢不能檢出顱內動脈瘤,只有通過CT血管成像、MR血管成像、DSA造影等血管影像學檢查才能診斷出顱內動脈瘤。只有大型動脈瘤才可通過CT、MR平掃發現。因此如果想通過體檢了解是否患有顱內動脈瘤,應選擇血管影像檢查,第一推薦是MR血管成像,MRA,無需注射造影劑,完全無創,無射線損傷,同時有較高的敏感性與特異性,結合AI穩定性評估更可以為最優處理提供客觀評估依據。
6、顱內動脈瘤一定會破裂。
不是所有的顱內動脈瘤都會破裂。
事實上我們以前看到的顱內動脈瘤大多是因為破裂出血而被發現,這個現象正在被顛覆,更多的未破裂動脈瘤正在被發現、被檢出。而未破裂動脈瘤只有少數會發生破裂,年破裂率只有2%。不過動脈瘤一旦破裂,風險不可預測,三分之一的患者出現死亡,三分之一的患者出現功能殘疾,只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可完全被治愈,完全回歸社會。
因此對于檢出的顱內動脈瘤應要重視,評估破裂風險,高風險時及時干預,同時避免破裂危險因素。實際上大多數未破裂動脈瘤患者,經評估為穩定后,可以通過定期隨訪而控制,不必過分擔心破裂,減少不必要的心理負擔。
7、顱內動脈瘤,一旦發現就必需做手術。
顱內動脈瘤,并不一定需要做手術。只有破裂動脈瘤,或評估為高破裂風險的動脈瘤,才需及時干預。
如果發現顱內動脈瘤就采取手術,就會出現大量的過度醫療,浪費大量的醫療資源,造成無謂的傷害。
因此一旦發現,需要患者聽取專業醫生的建議,結合穩定性評估結果,最終做出是否手術的選擇。
有些心理負擔較大的患者,可以重新評估疾病自然風險,以及手術風險,自己對風險的承受來做一個最優選擇。
8、顱內動脈瘤可以自然愈合。
顱內動脈瘤一般不會自然愈合。而且如果不進行治療,隨著時間的流逝,它可能會繼續增大,生長,最終導致破裂、出血,產生嚴重的不良后果;而更多的動脈瘤處于一種穩定狀態,終生伴隨,但需要觀察、隨訪,同時進行有效的生活管理,一旦出現生長,或破裂高風險,破裂,就斷然采取手術來預防這種風險或尋求最佳預后。
顱內動脈瘤可以通過調整飲食和生活方式來進行管理,包括血壓管理、防止動脈硬化,以及通過藥物(阿司匹林和他汀)來延緩動脈瘤的進程。
盡管飲食和生活方式可以影響其病程,但它們無法直接治愈顱內動脈瘤。這時我們追求的目標是人瘤共存,而不是消滅動脈瘤。
9、手術治療顱內動脈瘤一定會造成嚴重后遺癥。
盡管手術治療顱內動脈瘤有一定風險,但大多數手術是安全的,手術并發癥發生率相對較低,平均發生率為3-6%。
顱內動脈瘤可以采取開顱手術和血管內治療兩種方式,血管內治療的并發癥率更低,同時對于血管內治療,可以做到原裝生活,完全不影響正常生活,甚至沒有傷口。但對有些動脈瘤只能采取開顱手術,或更適合開顱手術,最終方案取決于醫生的經驗、不同特點動脈瘤和患者的選擇。不要因為手術可能的并發癥而拒絕手術,最關鍵的是醫療價值與醫療風險比合理。
10、對顱內動脈瘤的預后評估并不準確
對于疾病的預后和風險,充滿著大量的不確定性,人們很難做出精準的評估,評估有時就如算命,擲骰子。
其實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對顱內動脈瘤的穩定性評估,以及預后評估,手術風險評估充滿著不準確性。但隨著人們對動脈瘤的認識越來越深入,以及大量高質量的動脈瘤數據納入,通過現代技術集成的人工智能顱內動脈瘤穩定性評估已經達到非常精準的程度,非常符合個性化病例的實際情況。通過這種顱內動脈瘤的穩定性評估,可以精準地指導動脈瘤患者的管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