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綠色組織嚴測結果公布,部分嬰兒油致皮膚過敏
近日,世界綠色組織(WGO)與消費品安全信息平臺——“小魚親測”聯手合作,通過生物測試技術Testing 2.0對日常消費品進行安全性檢測,對于通過檢測的優品以正面清單形式公布,提供給廣大消費者正確的消費指引。
世界綠色組織于6月20日公布最新一期(第四期)嬰兒產品正面清單──嬰兒油。本次共27個樣本接受檢測。然而在研究過程中,發現部份用作提煉嬰兒油的植物,本身亦含有危害健康的毒素,即植物毒性,甚至帶有致癌物質,部份更可能令孕婦流產,加上不少嬰兒油亦含有香料,兩者均有機會引起敏感,嚴重者或會引致中毒及死亡。于早前進行的調查中,發現有近6成受訪者對植物毒性欠缺認識。呼吁消費者在選購時,可先參考“WGO小魚正面清單”。
以往嬰兒油主要成份為礦物油,常見如凡士林、石蠟和白礦油,鑒于近年坊間有傳礦物油會于皮膚表面形成油膜,阻礙皮膚呼吸,所以亦有消費者開始留意,甚至轉用從植物中提煉成油的護膚及嬰兒用品。大家可能未有為意,當中包括一些含有毒性的植物,所以早前就家長及消費者對嬰兒油可能潛在的植物毒性進行問卷調查。
近6成受訪者對植物毒性欠缺認識
在本年5月~6月期間,通過網上問卷,成功訪問了151位家長及18歲以上人士,當中近6成人會讓孩子使用嬰兒油,另有近3成受訪者則表示自己會使用嬰兒油。當問及受訪者是否認為天然提煉的植物油有毒性時,盡管有4成受訪者意識到天然提煉的植物油亦可能含有毒性,近6成受訪者對植物毒性欠缺認識;包括4成和1成7的人分別不知道/不清楚及認為當中不含毒性。
調查又顯示,關于使用嬰兒油對人體的影響,有高達8成的受訪者認為使用嬰兒油,會引致皮膚敏感或堵塞毛孔。其次,有6成受訪者擔心使用嬰兒油會讓有毒物質不能被排出體外,5成受訪者認為嬰兒油含有過量類雌激素及長期使用可引發癌癥等問題。就類雌激素引致危害的問題,小魚親測于6月12日發布的BB霜檢測報告中,提及了該類物質的危險性,以及在部分BB霜中檢得含有高濃度類雌激素,直接威脅消費者的身體健康。
超過9成3的受訪者表示,會停用不能通過生物測試技術Testing 2.0的產品,甚至有4成多的受訪者愿意付出多2-3成的價錢,購買通過了測試但價格更高的嬰兒油。證明消費者非常關注嬰兒油毒性問題,無奈卻沒有足夠渠道及信息去了解。因此,WGO和小魚親測將于未來聯合發布更多的“正面清單”,正好填補了需求缺口。
嬰幼兒皮膚較薄更易受影響
皮膚是人體最大器官,世界綠色組織行政總裁余遠騁博士表示:“嬰幼兒的皮膚比成人薄30%,會更快地吸收皮膚上的水份或液體,即使這些護膚品只是涂抹于局部皮膚,亦有被帶進血液的可能性,引致全身任何部位出現過敏反應,所以家長為嬰幼兒選擇產品,必須更加審慎!”
最近一期嬰兒用品綠魚榜單──嬰兒油
所以世界綠色組織和小魚親測委托水中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對從七大零售店(包括萬寧、屈臣氏、百佳、惠康、一田、荷花及City Super)購買的樣本進行檢測,透過生物、化學測試及成份篩查,為大家剔除含有類雌激素、超標金屬及國際被禁成分的產品,將成功通過三項檢測的用品列入“WGO小魚正面清單”,對比現時同類報告多只利用成分篩查及化學測試,相信能為消費者訂立更高安全標準及更有參考性。此項為期三年的計劃,希望守護消費者及環境健康,避免有害化學物在生產過程中及消費者使用過程中,滲入環境和人體,危害環境及人類健康,詳情請參考官方網站“嬰兒用品正面清單──嬰兒油”。
植物毒性可引致敏感甚至死亡
不得不提的是,在進行相關研究時,發現市面上有不少嬰兒油標榜以植物提煉,而部份植物如常見的紅花(Carthamus tinctorius (safflower)及洋甘菊油(Chamomilal)本身亦含有植物毒性,必須小心蒸餾,否則不能去除毒性,若大劑量或長期使用,可引致敏感、中毒。
紅花油可影響生殖器官及流產
紅花常于提煉后用作嬰兒油。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的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文獻指,曾使用老鼠作實驗,發現紅花油可以改變其睪丸組織結構,令老鼠精子萎縮,甚至退化,雖然上述研究并未進行人體或臨床實證,但為了保障自己,消費者還需多加謹慎。
紅花原為傳統用以治療女性閉經活動的中藥之一,古代用更曾用作墮胎藥,足見紅花對孕婦影響。而中國臨床應用亦發現,一般人大劑量及長期使用,輕則可引起頭暈、發熱、皮疹,甚至蕁麻疹等過敏反應,重則可引致中毒。
可舒緩敏感的洋甘菊亦可致敏
就連一直被指可以舒緩敏感的洋甘菊,亦可能引起敏感。今年4月香港便有報道指,有消費者在使用了蒸餾洋甘菊而成的純露(或稱花水)后,先引致手部變紅、灼熱;稀釋后用于敷面,更馬上出現眼腫、鼻紅及灼熱感問題,輾轉求醫,三日內共注射八次類固醇才能康復。
雖然未能確定上述個案致敏原因,但其實早有研究指洋甘菊含有容易致敏的天然香豆素。其中有臨床研究指,香豆素是最容易引起植物光照性皮膚炎的光敏感物質;當皮膚涂抹或接觸有香豆素的產品后,同時又被紫外線照射,便有可能引致皮膚發炎。加上香豆素的分子結構較大,需要更長時間作蒸餾,倘若蒸餾不足,使用者容易因殘留的香豆素出現敏感。
世界綠色組織行政總裁余遠騁博士提醒,植物提煉植物油也可含毒素。
天然香料亦可以是致敏源
相對于植物油,香料是另一種經常被用于嬰兒油的成分,根據國際化香料組織(International Fragrance Association,簡稱IFRA)于2011年整合及列出2,947種用于香料化合物中的材料(包括天然材料),香料種類之多可見一斑。眾所周知,香料容易引起皮膚敏感,如蕁麻疹和皮炎外,更有可能因香味引發氣管敏感,進一步變成哮喘和偏頭痛等。有統計指,單是美國便有高達75%(約900萬人)的哮喘病是由香水誘發。
且不少產品只簡單標示香料或香精(通常英文譯為Perfume或fragrance),而嬰兒油中最常見的香料包括蘆薈、芳樟醇、水楊酸芐酯及香茅醇等(lomonene, linalool, benzyl salicylate及citronellol)。除了蘆薈,歐盟已指明,如產品中含有其余三種香料成份的濃度超過0.001%,必須在商品中注明。香港消費者委員會亦早于2010年《選擇》月刊中提醒,芳樟醇和香茅是較常引致接觸性皮膚敏感。
雖然蘆薈早已被廣泛應用于不同護膚品,卻甚少人提及蘆薈皮中含有有毒的大黃素,容易刺激皮膚,造成紅腫,故需小心處理。芳樟醇則是一種揮發油,很容易在植物的根、莖、葉、花和果部找到,除了經常被用作家用清潔劑的香料,更有不少產品以此代替樟腦,專供蠶豆癥小朋友使用,惟有研究指它同樣會誘發低沉和沮喪等情緒,嚴重更可影響呼吸系統。
關于小魚親測
“小魚親測”以消費者身分,定期在大型超級市場、連鎖店、網上貨架抽樣購買不同類型的食、用品,通過生物測試Testing 2.0技術進行檢測。參考歐盟、世界衛生組織、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等國際安全標準,通過同類產品的橫向比較,把產品檢測結果的安全屬性分為三類結果:綠魚—黃魚—紅魚。“小魚親測”的營運概念在于表揚達質量卓越標準的企業及產品,同時鼓勵未達標的企業及品牌積極改善其生產過程,幫助品牌建立長遠效益。
世界綠色組織
“世界綠色組織”是關注社會和環境議題的嶄新環保團體,透過以科學為本的政策研究及深入完善的地區工作項目,改善經濟、環境和民生,幫助各界特別是基層市民應對挑戰,并落實可持續發展的愿景。
世界綠色組織(WGO)、小魚親測(Test-it?)詳細資料,敬請搜索瀏覽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