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性職場現狀調查
原標題:中國女性職場現狀調查
◎ 文 《法人》雜志全媒體記者 李遼
“婦女能頂半邊天”這句話耳熟能詳,但實際上,職場上多數女性比男性脆弱。應聘時,企業很少愿意招聘未婚未育女性;面試時,女性會被問到婚戀計劃;懷孕后,工作崗位可能會隨之發生變化,影響升職加薪等。
陳甜(化名)是一家金融科技創業公司CEO。團隊初創時,一個未婚未育的年輕女孩加入了她的團隊。“剛開始工作兩個月,這個女孩報考了在職研究生,兩年后終于畢業,又結婚懷孕了。在那之后不久,公司對所有員工進行薪資調整,但女孩強烈反對,和所有高管撕破了臉。”陳甜接受《法人》記者采訪時說,“從這之后,我們招人特別謹慎,大家心照不宣地不再看未婚未育女孩的簡歷。”
作為已婚已育女性,陳甜特別理解懷孕女性心理產生的不安全感:“懷孕后,開支陡然增長,肯定無法接受降薪。”但她不得不承認,職場女性生育后,的確會受到更多掣肘:“一方面,企業往往默認女性在職場上的貢獻低于男性,甚至連很多職場女性也持相同觀點;另一方面,部分男性對育兒沒有實質性貢獻,遭遇‘喪偶式育兒’的相應女性在家庭方面需要花費更多精力,導致了她們的職場生存空間被進一步擠壓。”
站在公司帶頭人的角度,陳甜覺得前述女孩的行為對企業傷害很大。“如果我培養一名研究生畢業的24歲女孩,兩年后終于等到她可以獨當一面了,可能她正好結婚懷孕了。”陳甜覺得,兩三年的培養需要花公司很多成本,而公司對這個員工的使用周期只有兩三年,“投入產出比非常低,企業很難承擔這部分‘人情費用’。”據她所知,因為考慮用人成本,部分企業在招人方面很少敢于選擇未婚未育年輕女孩。
陳甜承認,由于父母的支持,讓她能在工作花費大量精力和時間。“我每天只能陪孩子吃晚飯,忙的時候,連這點時間也不能保證。我相當于犧牲父母的休息時間和自己的親子時間,維持了家庭與工作的微妙平衡。”
尷尬的是,一名具有豐富工作經驗卻不婚不育的獨立女性,同樣在職場上遭到無端猜測。“前段時間,我招聘了一位37歲的女孩作為高級經理,她工作履歷優秀,未婚未育,也明確表示不渴望婚姻生活,也不想生孩子。”陳甜說,“但立馬有人提醒我,一名年近40歲的女性還沒結婚生子,性格方面可能會有問題。”
如今,多數女性希望能夠實現事業和家庭兼顧,正在通過自身努力,實現職場上更大的發展,不斷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同時,職場女性期待獲得更公平的對待。通過智聯招聘《2022中國女性職場現狀調查報告》中的數據,可以從職場發展、家庭責任、婚育觀念等維度,透視中國職場女性現狀。
編審|崔曉林
編輯|白 馗
校對|張 波 張雪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