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門診里的小病號

在婦科門診常常會遇到家長帶著幾個月大的小嬰兒或者幾歲的幼兒來就診。那大家有點好奇了,婦科門診不都是成人來看病嗎?這些孩子們來婦科門診都是啥子情況?
病例一:小陰唇粘連
這天產后5個月的小芳抱著寶寶來到婦科中醫診室門口等候,小寶寶也在目不轉睛地盯著旁邊阿姨看,別人逗引她,她開心地笑出聲音。聽到報到機叫到孩子的名字了,小芳站起來進入診室,大家相互對視著竊竊私語。
常常被患者親切地稱呼為“夏奶奶”的夏主任一問病史,原來孩子奶奶換尿布時發現女嬰陰部充血,小便不暢,遂催促小芳帶孩子來醫院檢查。主任交代小芳打開尿布,擺好體位,護士幫忙固定好哭鬧好動的孩子,這時只見兩小陰唇呈膜狀粘連。主任動作輕柔,熟練地用碘伏棉球消毒陰唇處后,粘連的小陰唇瞬間就分開了。她讓小芳看一下分開的情況并仔細交代她回家注意保持外陰清潔,及時更換潮濕尿布,必要時敞開尿布,保持外陰干燥,涂抹藥膏,伴有炎癥的用中藥抗炎治療,防止再次粘連。
小陰唇粘連常見于1歲以內長期使用尿不濕的孩子,隨著尿不濕的普及,有些家長不敢清洗外陰或圖省事未能及時更換尿布,引發外陰炎癥,導致小陰唇呈膜狀粘連。家長會發現小女嬰排尿不暢,尿液點滴樣滲出或尿線方向異常,尿片靠后潮濕,一些年輕家長甚至會緊張地認為寶寶先天性無陰道。還有些粗心的家長未能及時察覺異常情況,在兒保科體檢時被有經驗的醫生告知病情。如果不及時就診的話,嚴重者不能排尿,必要時可用小彎鉗沿著小孔處輕輕插入予以分離。
病例二:陰道異物
處于幼兒期的孩子正處在探索新事物的階段,常常因為好奇會做出一些讓家長措手不及、意想不到的危險事情。夏主任的診室曾遇到過不少異物塞入陰道的患兒。一次遇到一個家長帶著一個三歲的活潑漂亮小女孩,家長代述病情時說道:“孩子老用手觸摸下面,還會聞到一股股惡臭味,內褲上有大量膿性分泌物。” 這位家長已經帶著孩子輾轉多家醫院,都診斷為陰道炎,屢治不愈。夏主任仔細檢查后,擬診陰道異物,遂收入婦科病房,經宮腔鏡檢查后確診為陰道異物,宮腔鏡下取出一個塑料玩具。
婦科門診的張主任說她行醫近二十年,也曾遇到過許多類似情況,幼女的陰道炎癥往往是小小的陰道異物作祟,取出的東西五花八門,諸如小扣子、筆帽、小玩具、小鈴鐺、電池等等。張主任強調說電池在體內不及時取出,會腐蝕陰道壁,有引起陰道壁穿孔的風險。
幾年前我的一位好友也曾說過她的女兒在沙地里玩耍,一根麥穗戳進陰道,小女孩心里害怕,一開始不敢說,疼痛難忍才告訴了她媽媽。
1歲以上的孩子,能坐會走就要穿上滿檔褲了;2歲以上的孩子能更好地理解父母的語言,更要加強幼兒的衛生及安全教育,加強看護,把危險的物品收好,避免幼兒接觸。
病例三:陰道外傷
早上一個年輕媽媽牽著一個約摸2歲多的小女孩,急急忙忙徑直就要進中醫診室,導診護士詢問女孩就診原因,家長說明情況后,護士讓這位焦急的家長等候一下,進診室向夏主任說明情況后讓這個小患者優先看診。原來小女孩在和同伴玩耍時,碰到地上的一個石頭尖角。女孩主訴局部疼痛,解小便時加劇,家長這時說話聲音發顫,神情緊張,擔心傷及處女膜。主任溫和地說:“我來檢查后再說,不要太擔心。”檢查中發現大陰唇外側有小裂傷,主任交代家長回家后注意保持女孩陰部干燥,勤換內褲,涂抹消炎膏藥,很快就能恢復。
在門診有幸接觸到許多婦產科專家,有些是名醫工作室的專家,一遇到不懂的專科知識我會及時向專家們請教,每天像海綿吸水一樣汲取知識,收獲不少。我也把所學的專業知識整理成課件,在每周孕婦學校的小課堂進行講解,并采用互動式授課,深受患者喜愛,有些已是我的老粉絲了。
每天看著婦產科門診絡繹不絕的人流,我禁不住對主任說:“婦產科門診看到的是人間百態,診室的病例也是最好的教科書。”婦產科醫護人員用你們的仁愛之心和精湛的技術,溫情陪伴,呵護著每一位大患者和可愛的小患者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