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四大期間癥狀與特點
艾滋病四大期間癥狀與特點
目錄
⊙導讀
⊙急性感染期四大癥狀
⊙無癥狀感染期/潛伏期統計方法
⊙艾滋病前期臨床表現
⊙典型艾滋病特點與分類
導讀
艾滋病這種疾病有種為之俱來的恐懼之情,擔心受感染,其實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家對這種傳染性疾病應該是有所了解的,只是了解的有限。艾滋病對患者造成了很大心理上的創傷,讓身邊的人避而遠之。這就對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帶來很大的陰影,治療也比較麻煩,那么艾滋病到底分為哪幾期呢?
從感染艾滋病病毒到發病,有一個完整的自然過程,一般來說,從感染到發病需要2~10年。臨床上將這個過程分為四期:急性感染期、潛伏期、艾滋病前期、典型艾滋病期。
急性感染期
大部分病人在艾滋病急性感染期,沒有任何癥狀。但有一部分病人在感染數天至3個月后,有如流感或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等癥狀:發熱、寒戰、關節疼、肌肉痛、嘔吐、腹瀉、喉痛等。一般在艾滋病毒感染后2至8周出皮疹,血中出現艾滋病毒抗體。此階段出現的癥狀,一般可持續3-14日,以后自然消失。
艾滋病急性感染期通常發生在接觸艾滋病病毒后1~2周左右。在艾滋病急性感染期內, HIV大量復制而CD4細胞急劇下降,進而造成大約50~70%的感染者出現HIV病毒血癥和免疫系統急性損傷所產生的臨床癥狀。主要表現在全身性以及皮膚、神經系統和腸道的癥狀。
01
class
艾滋病急性感染期四大癥狀:
1、艾滋病急性感染期的皮膚損害
皮膚粘膜是艾滋病侵襲的主要部位之一。皮膚損傷主要表現為皮疹,多為無癢性紅色斑丘疹,偶爾有彌漫性蕁麻疹或水皰疹,皮疹發生部位多為面部、軀干,重者全身都可出現。許多艾滋病患者是以皮膚損害為首發癥狀的。
2、艾滋病急性感染期的全身癥狀
全身癥狀包括:發熱、咽痛、盜汗、關節痛、淋巴結腫大和肝脾腫大。慢性腹瀉也是某些艾滋病患者的十分明顯的早期臨床表現。艾滋病患者最常見的臨床癥狀是反復出現的低熱,伴有寒戰、消瘦、疲乏無力,體重下降(5~22公斤)、嗜睡無力,不能支持平常的體力活動,且找不到發熱、腹瀉和體重減輕的原因。
3、急性感染期的中樞神經系統癥狀
在神經系統的損傷中約9%的病人可能出現急性HIV腦膜炎,臨床表現為發熱、頭痛、嘔吐及腦膜刺激征,腦脊液檢查中單核細胞增多、蛋白含量增高。上述癥狀持續2~3周后多可自行恢復。臨床表現有20%~40%的艾滋病患者有神經性疾病。神經紊亂病癥已被公認為艾滋病患者發病與致死的常見原因。中樞神經系統癥狀常與各種機會感染引起的癥狀并存,較常見的有亞急性腦炎。
4、急性感染期的淋巴結腫大
當高危人群患者出現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釋的全身淋巴結腫大,很可能與艾滋病毒感染有關,其發生率為55%~100%。淋巴結腫大的程度與血清內艾滋病抗體滴度高低相關,常多見于頸后、頜下或腋下淋巴結。腫大的淋巴結不融合,質硬,偶有壓痛,表面皮膚無改變。
無癥狀感染期/潛伏期
臨床上沒有任何癥狀,但人體內有艾滋病毒,因此又稱為艾滋病潛伏期。但血清中能檢出HIV以及HIV核心和包膜蛋白的抗體。此階段具有傳染性,一般可持續2~10年或更長。8年內約有50%的人發展為艾滋病。有報告稱,1至7年內從感染病毒到發病,其比例依次為1.5%、5%、10%、15%、25%、30%和40%。兒童艾滋病潛伏期短,平均為12個月。艾滋病潛伏期用敏感方法可檢測艾滋病感染者的病毒載量,可預測5年內發病的機率。
01
class
潛伏期統計方法
1、中間點法
中間點法是最為直觀和簡單的統計方法,是以最后一次血清艾滋病抗體檢測陰性為起點,以第一次血清檢測陽性為終點,并取得
2、分布法
分布法是針對中間點法中對于血清轉化的時間不確定所采取的一種統計上增加精度的方法,該種方法得出的艾滋病潛伏期約為12
3、血清學變量法
血清學變量法是較為先進的統計方法,利用目前較為過去先進的檢測技術,對血清中CD4+細胞計數進行大量統計分析,從而得出
02
class
感染年齡對艾滋病潛伏期的影響
年齡對艾滋病 潛伏期的影響作用已在多數研究中得到證實, 主要表現在艾滋病感染時的年齡越大, 艾滋病發病的危險越大, 其相應的潛伏期越短。
根據國外的數據,按感染時的年齡將HIV感染者分為< 20 歲、20~ 29 歲、30~39 歲、40~ 49 歲、 50 歲5 個組, 發現年齡越大和艾滋病 快速進展獨立相聯系, 感染后5 年的發病率分別為4.2%、16.9%、20.6%、31.9%、36.2%。每增加1 歲, 發病的危險率增加4%, 增加10歲危險率增加42%。由于衰老本身是疾病和死亡的促進因素, 在研究不同年齡感染者的生存時間時, 將艾滋病感染者的死亡率和標準人群比較, 發現扣除衰老本身的作用后, 年齡仍然顯著影響著HIV 感染者的潛伏和生存時間。
艾滋病前期
無癥狀感染期之后,人體出現明顯的與艾滋病有關的癥狀和體征,被稱之為艾滋病相關綜合征,也有人稱之為持續性全身淋巴結腫大綜合征。主要表現為持續性的淋巴腺腫大,開始于頸部,其次為腋、腹股溝淋巴結等。一般至少有兩處以上淋巴結腫大。特點是淋巴結腫大直徑在1cm以上,質地柔韌,無壓痛,無黏連,能自由活動,一般持續腫大3個月以上。此外還可能有:體重減輕10%以上,持續數月的周期性發熱(38攝氏度左右),傷風、流感、全身無力、食欲減退、夜間盜汗,發生單純皰疹病毒、白色念珠菌(屬真菌類)等各種感染,隨著病情的加重,癥狀日見增多。
01
class
艾滋病前期的臨床表現
淋巴結腫大
此期最主要的臨床表現之一.主要是淺表淋巴結腫大.發生的部位多見于頭頸部,腋窩,腹股溝,頸后,耳前,耳后,股淋巴結,頜下等.一般至少有兩處以上部位,有的多達十幾處.腫大的淋巴結對一般治療無反應,常持續腫大超過半年以上.約30%的病人臨床上只有淺表淋巴結腫大,而無其他全身癥狀
全身癥狀
病人常有病毒性疾病的全身不適,肌肉疼痛等癥狀.約50%的病有疲倦無力及周期性低熱,常持續數月.夜間盜汗,1月內多于5次.約1/3的病人體重減輕10%以上,這種體重減輕不能單純用發熱解釋,補充足夠的熱量也不能控制這種體重減輕.有的病人頭痛,抑郁或焦慮,有的出現感覺神經末梢病變,可能與病毒侵犯神經系統有關,有的可出現反應性精神紊亂.3/4的病人可出現脾腫大.
各種感染
此期除了上述的淺表淋巴結腫大和全身癥狀外,患者經常出現各種特殊性或復發性的非致命性感染.反復感染會加速病情的發展,使疾病進入典型的艾滋病期.約有半數病人有比較嚴重的腳癬,通常是單側的,對局部治療缺乏有效的反應,病人的腋窩和腹股溝部位常發生葡萄球菌感染大皰性膿庖瘡,病人的肛周,生殖器,負重部位和口腔黏膜常發生尖銳濕疣和尋常疣病毒感染.口唇單純皰疹和胸部帶狀皰疹的發生率也較正常人群明顯增加.口腔白色念珠菌也相當常見,主要表現為口腔黏膜糜爛,充血,有乳酪狀覆蓋物.
其他感染
其他常見的感染有非鏈球菌性咽炎,急性和慢性鼻竇炎和腸道寄生蟲感染.許多病人排便次數增多,變稀,帶有黏液.可能與直腸炎及多種病原微生物對腸道的侵襲有關.此外,口腔可出現毛狀白斑,毛狀白斑的存在是早期診斷艾滋病的重要線索.
典型艾滋病期
由于免疫系統被嚴重破壞,各種致命性機會感染、腫瘤等極易發生。病變可表面在肺、口腔、消化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心臟、腎臟、眼、關節、皮膚等等。已發生機會性感染者,平均存活期為9個月。
典型艾滋病期指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最終階段, CD4細胞明顯下降,使患者體內免疫系統受到嚴重損害,多伴有各種機會性感染和腫瘤,病程進入典型的艾滋病期,是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最終階段。
01
class
典型艾滋病期具有三個基本特點
1、嚴重的細胞免疫缺陷
2、發生各種致命性機會性感染
3、發生各種惡性腫瘤
02
class
典型艾滋病期臨床表現復雜多樣,可分為三類
1、最常見的由于患者體內免疫系統受到嚴重損害,免疫功能低下而發生的各種各樣的機會性感染,如結核、病毒皰疹、真菌感染等;
2、各種惡性腫瘤,如卡氏肉瘤、淋巴肉瘤等;
3、HIV直接造成損傷而產生的臨床癥狀,如AIDS癡呆綜合癥、外周神經炎等;
溫馨提示:通過以上對艾滋病的分期的介紹,希望對患者有所幫助。艾滋病只要注意預防是不容易被感染的,一旦患有就要及時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