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布基納法索,女性一生都是男人的附屬品
原標題:在非洲布基納法索,女性一生都是男人的附屬品
近年來,隨著婦女解放運動的不斷興起,關于如何提升女性地位的話題討論也在不斷被升到各大媒體榜單的熱搜。
而就在各國女性地位得到不斷提高的同時,在西非的布基納法索,女性的地位卻并沒有表現上看起來那么的光鮮亮麗,到底是什么原因,讓這個國家的女性被迫淪為男人附屬品,悲慘的命運又是否能得到改變呢?
一、表面光輝,實際不堪的女性地位
布基納法索,位于非洲西部沃爾特河上游,是一個典型的內陸國家,東鄰貝寧、尼日爾,南與科特迪瓦、加納、多哥交界,西、北與馬里接壤。
這個普通的西非國家,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自從1904年被法國殖民之后,直到1960年才實現真正的獨立。和它周邊的國家一樣,它面臨著經濟單一,發展遲滯的困難,而它又和周邊國家不一樣的是,它是為數不多為國內婦女過“三八”婦女節的非洲國家。
每到“三八”婦女節,布基納法索,全國上下充滿了節日的氣息,大家都在遵守著為女性慶祝節日的優良傳統,尊重女性,為自己的妻子做一頓飯,讓自己妻子度過一個風風光光的假日。
布基納法索在對外宣傳中一直把維護女權視為國家的重要形象,公開新聞報道中顯示,布基納法索的女性擁有和男性一樣的地位和權利,不管是上學、工作還是在政治上,布基納法索女性所擁有的和男性并無他異,該國內閣的32位成員中,就有7位女性。
但是,事實情況并非布基納法索官方所說的那么美好,布基納法索的女性在社會中并沒有真正享受到權利,反而因為世俗的眼光和人民固定的思維模式下,不斷的遭受到歧視,最終淪為男人的附屬品。
表現上看起來的光鮮亮麗,并不能代表這個國家的女性有著多么高的社會地位,這里僅僅從割禮這個現象就可以說明問題。
女性割禮,這個被所有文明國家所擯棄的陋習,時至今日依舊在布基納法索盛行。盡管割禮在官方層面是明令禁止的,但在民間割禮始終無法被完全“拋棄”,甚至在一些地方仍然“我行我素”,始終堅定不移執行割禮的這一儀式。
割禮是布基納法索民間社會觀念里對于女性的“附屬”屬性的直接的佐證,割禮限制了女性的性自由權,最重要的是直接定義了性歸屬。而性這個國家,被定義為了男性的專屬享受,當女性的第一次性行為被限制后,能揭開這個“紗布”的就只能是自己的丈夫。
在這里,暫且不去討論婚前性行為正確與否,僅僅討論的是性選擇權,作為一名正常的女性,應對是被賦予性選擇權的,但當性選擇權被限制后,女性的第一次性行為就只能作為“物品”去交換,在這樣的觀念下,女性就只能被視為男性的“附屬品”而存在。
另一方面,盡管官方不斷表達出,女性參政的權利自由,但事實上,布基納法索的女性基本上都被壓縮在家庭生活中無法自拔,有時候甚至連最基本的權利都無法得到保障。
在布基納法索的一些地方,就連醫院都沒有設置婦科,在家庭地位上,依舊是唯丈夫馬首是瞻,家庭暴力屢見不鮮。
所謂的數字,只不過是官方自欺欺人的宣傳手段而已,實際情況依舊沒有得到大的改觀。布基納法索希望能當上非洲女權運動的引領者,但是由于國內社會民眾的認識和歷史的原因,布基納法索始終無法擺脫禁錮在自己身上的枷鎖。
二、罪惡的根源
布基納法索婦女的悲慘命運,是有著很深的社會根源的,而這個社會根源主要出自三大方面,分別是思想和傳統思維,以及經濟限制。
首先是思想上的問題,布基納法索社會的普遍思想體系還是建立在男權社會之上,在大部分非洲國家的社會思維里,普遍認為男性才是整個社會的主導,女性的作用是為了服務男性,服務家庭,這樣的思維方式和非洲部落式的思維方式非常接近。
事實上,這也是如此,在整個布基納法索的社會體系中,男性才是價值的創造源,經濟決定地位,擁有更多價值的男性在這樣的社會中,必然會處于更高于女性的社會地位。
這樣的思維方式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布基納法索人,人們潛意識里認為,只有男性才是家庭和社會的絕對主導,女性則只能作為男人價值的象征而存在。這樣的思維方式在短時間內無法改變,而思維方式無法改變,也導致女性的地位無從得到改善。
第二是傳統束縛,這里從割禮這個現象中進行分析可一窺究竟。
割禮這一行為,對于婦女和兒童的身心健康都有著極大的傷害,盡管外部的價值和文化要求廢除割禮這一陋習,但是擁護割禮的執行者有著一項秘密武器,那就是所謂的“傳統文化”,這是個很好的幌子。
當把文化傳統作為牌子樹立之后,人們并不冒著違背祖宗傳統的風險,而去為新文化撐腰,畢竟他們還需要在傳統家族的庇護之下生活。
這樣的思維定式,和非洲部落的生活方式是息息相關的,這里并不是說布基納法索保留著部落生活方式,而是西非這塊土地上,部落生活遺留下的很多方式至今依舊在影響著這片土地上的人們。
在這樣的傳統束縛下,人們是不愿意打破常規的傳統束縛。對于既得利益者來說,傳統束縛一旦被打破,就會被打入另外的階層,從而被剝奪享受權利的樂趣;而對于被壓迫的一方來說,最怕奮起反抗的時候勢單力薄,最后淪落到更慘的境地。
綜合兩者的境遇,他們都愿意抱著傳統文化這一塊牌子來維護自己現在的位置,守護自己所謂的一點利益而不愿改變,這也是為什么割禮這個“傳統文化”至今依舊在這個國家存在的原因。
就算是官方明面上說要廢除,但卻對執行情況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導致政策形同廢紙。
三、從經濟看壓迫
從上述情況可以看出,決定著女性在布基納法索社會地位高低的關鍵是在“經濟基礎”,女性在經濟社會中的參與程度越高,其獲得的社會尊重就會越多,反之則會越低。這個論點不僅是在鄉村,就算是在城市也是通用的。
盡管在城市,布基納法索的婦女擁有更為體面的工作,但是在工作中,被輕視和歧視還是普遍現象。當工作和生活沖突的時候,社會要求,女性必須放下手中的工作,全身心的照顧家庭。
這里并不批評女性兼顧家庭的模式,但是對社會上要求女性既要完成工作,又要強迫其兼顧家庭的思維定式是要予以批判的。
由此看來,布基納法索的女性面臨的壓力很大,想要徹底擺脫這樣的境地,只能依靠自身的知識去改變未來,但事實上,布基納法索的女性能真正有時間用來讀書的還是少數,大部分時間都要被用來照顧家庭中的男性,而缺乏時間的學習永遠都只能是低效能的。
在這樣的惡性循環之下,布基納法索的女性很難找到出路。
對于“經濟基礎”決定社會地位,布基納法索的官方也知道其中的道理,于是他們嘗試提出了一種貸款模式,試著讓女性通過貸款來獲得更多的工作空間和商業空間。
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這個模式很快就被淪為了男性的斂財工具,缺乏社會經驗的婦女往往無法匹敵男性的“智慧”。
一方面,男性憑借著自己深厚的社會資源,通過一些特殊手段,把這些婦女手中的資金納入自己控制范圍內,使得自己變為最大的獲益者;
另一方面,男性會編造一些“感情假象”來騙取女性手中的錢財,最終導致這些借貸女性的人財兩空。不得不因為需要還貸,而淪為社會底層工作者。
如果這樣不平衡的經濟基礎得不到改變,布基納法索的女性的生活就會一直無法得到改善。
男女平等在這個社會就無法得到真正的實現。
但是,對于布基納法索的女性來說,也并非沒有機會。
作為布基納法索經濟社會當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一環,那就是手工業,而布基納法索的婦女在手工業方面往往有著先天的優勢,所幸的是,近年來,布基納法索也在不斷加強手工行業的建設。
特別是在三八國際婦女節時期,國家層面也在大力倡導購買女性制作的花布,從而為女性實現真正的經濟獨立提供一條道路。
總的來說,我們所說的男女平等,真正的意義是在于女性擁有和男性一樣的機會,獲得一樣的關注,消除所謂的歧視和壓迫,在現代社會中,經濟社會已經逐漸消除了男女的差別,女性一樣可以獲取和男性一樣的經濟價值,也可以獲取一樣多的機會。
布基納法索的女性,受困于傳統思維的影響,在這個國家中并沒有能受到真正公平的對待,這也反映出經濟社會發展對于實現男女平等這一目標的極端重要性。
在依靠體力的時代,男性必然會有高于女性的社會地位,但是經濟發展到了一定時期,男女的差異就不會有過大的差距。
相信在不久的未來,隨著布基納法索的發展,布基納法索的女性一樣會獲得真正意義上的解放,不再是男人的附屬品。
參考文獻:
1. 女性割禮:婦女人權與文化民族主義的悖論 李金蓮 思想戰線 2007-01-15 期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