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大專家加盟社會辦醫!口腔醫療人才競爭激烈

港股上市口腔醫療服務巨頭瑞爾集團宣布聘任口腔種植專家潘巨利,擔任瑞爾集團專家技術委員會副主席兼瑞爾齒科華北區總院長,首聘期限為一年,系瑞爾集團赴港上市后第一位受邀加盟的口腔界翹楚。
作者|趙小樺
瑞爾集團再迎口腔大咖!
4月21日,港股上市口腔醫療服務巨頭瑞爾集團宣布聘任口腔種植專家潘巨利,擔任瑞爾集團專家技術委員會副主席兼瑞爾齒科華北區總院長,首聘期限為一年,系瑞爾集團赴港上市后受邀加盟的口腔界翹楚。
公開資料顯示,潘巨利是原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口腔醫院二級主任醫師、教授、日本昭和大學留學歸國博士,同時還是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在口腔醫學領域深耕40余年,尤其是在口腔頜面外科、頜面部腫瘤診治、骨移植以及種植等方面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
對此,瑞爾集團表示,雙方的攜手可謂珠聯璧合,潘巨利教授在瑞爾集團除了將繼續為廣大客戶提供高水平的口腔診療服務外,還將在精尖醫療技術團隊培養和組建、疑難復雜病例處理及管理、骨增量方向科研學術建設等方面,助推瑞爾醫療技術與學術水平的整體提升。
在口腔連鎖規模化發展的過程中,人才顯然是不可替代的關鍵因素,人才的缺乏將極大地制約民營口腔連鎖的長期發展。為此,包括已成功登陸資本市場的大型口腔連鎖機構瑞爾集團在內,也格外注重人才的引進。而來自知名公立三甲醫院的潘巨利教授,則可視為瑞爾集團人才發展戰略中的一個縮影。
據瑞爾集團披露,集團自成立以來,就注重人才的引進,一方面面向國內外廣納經驗豐富的專家和資深牙醫,另一方面向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華西口腔醫學院等幾十所專業院校開展校園招聘,培養并儲備人才。
據相關招股書顯示,2019財年瑞爾集團全職牙醫數量僅為770名,截止到2021年9月,其數量達到了882名。不僅如此,瑞爾集團自2019年連續3個財年員工福利開支均在收入成本的60%以上,人力投入可謂不小,但其口腔醫師碩士及以上學歷的占比也僅僅51%,只占了一半。
市場規模大,人才競爭更大
就民營口腔醫療服務而言,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從2015到2020年,數年間,便從433億元增長至831億元,年復合增長率13.9%,預計到2025年,市場規模將突破兩千億元。
同時,中國民營口腔醫療機構的數量一直在增長,由2015年的64100家增加至2020年的87700家,年復合增長率為6.5%,預期2025年口腔醫療機構的數量將達到家。
在此背景下,優質牙醫人才自然而然就容易成為各大口腔醫療機構爭相“搶奪”的對象。以口腔中的正畸產業為例,據中國新聞周刊披露,整個口腔行業都在搶醫生,而正畸醫生是當中更稀缺的資源。2020年,美國約有15.84萬名全科牙醫及1.08萬名正畸醫生,相當于每10萬人中有47.8名全科牙醫及3.3名正畸醫生。相比之下,2020年,中國約有27.75萬名全科牙醫及6100名正畸醫生,相當于每10萬人中僅有19.5名全科牙醫及0.4名正畸醫生。
據了解,今年3月,上市公司通策醫療旗下的杭州口腔醫院將招聘的觸角轉向了校園,以招聘口腔醫生、口腔修復師等,從醫學院人才源頭就開始了搶奪大戰。據悉,該集團未來還將在浙江省內建設100家口腔分院,而為滿足旗下口腔醫院擴張的需求,通策醫療還在人才上特別推出了“蒲公英計劃”。據悉,有“牙茅”之稱的通策醫療,其牙醫碩士率近30%。
同一時期,浙江省人社廳官網發布的一則擬聘用公示顯示,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口腔醫院一下就豪聘了33名口腔醫學博士擔任口腔醫師,其中9人有臨床博士后經歷。不僅如此,這些人均出身名門,其中僅四川大學就占了將近半壁江山,北京大學和武漢大學各三人,其余也都是來自中南大學、首都醫科大學等國內外知名高校的博士。
不論是公立三甲醫院的口腔專科,還是口腔醫療服務龍頭性企業,在口腔人才招攬方面,都求賢若渴,甚至不乏重金求才的現象,強勁對手遍地,口腔人才競爭激烈。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牙醫儲備是口腔機構或口腔連鎖發展的重要一環,從業者在大力招聘人才的同時,也要做好筑巢引鳳的前期準備,為高品質口腔人才的到來提前搭建好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