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師兄”身價一路飆升 學校降低伙食標準引家長心急!
物價上漲引起了全民熱議,尤其是肉食的價格,這使得一些學校食堂開始降低伙食標準。近日,蕭山一公辦小學的學生家長在某論壇發帖,稱最近由于物價上漲,孩子學校的學生餐費不夠,所以牛奶停了,葷菜也減了。
得知家長有意見,該校老師在家委會群就此事作了回應:學生每天的餐標是8.5元,其中還包括米油水電等支出,所以分攤到菜錢只有6元。受客觀因素影響,學校對部分肉類的供應量減少也是不得已。又因為預算工作不充分,發現月底支出超額,最近停止了牛奶供應。不過老師也強調,會提醒學生若飯菜不夠可以另加。
餐費緊張成普遍現象
老師說的“客觀因素”,是菜價。今年6月以來,“二師兄”的身價一路飆升。近日多地豬肉批發價格為每公斤四五十元。不止“二師兄”,整體菜價也水漲船高。對菜價最敏感的,莫過于學校食堂。每天要采購上百斤肉,現采購同樣份額的肉就需要多支付數千元。
在杭州各區小學的總務處打聽了一圈,我們發現,餐費緊張已是普遍現象。不管是8.5元、9元,還是15元的午餐餐標,現在每天都得精打細算著來。
杭城一所學校總務處后勤中心副主任介紹,目前學校每天午餐的餐費是8.5元,這部分費用要扣除人工費,所以每個學生每天的伙食成本要控制在七八元左右。而學校每日的餐標是一個葷素搭配的主菜,一碗葷素搭配的湯,一碗米飯和一個水果。“現在肉價上漲,每天8.5元的餐費的確很緊張。”他說。
為了降低成本,學校將每天采購的肉減少到300斤,剩下的費用來購買成本相對較低的蝦或者貢丸。老師表示:“盡管我們每頓飯都精打細算,可結算時難免會超出預支。”
“我算了下,今年的豬肉價格和去年相比,漲了八九成。因為豬肉價格的上漲,其他農產品的價格也有所上漲。”趙老師說,現在學校每天的餐標是一個葷菜、一個半葷菜和一個湯,如果按照現在的菜價,很難按原先的方式采購菜品。
除了10元以內餐標的學校感到為難,另一所公辦小學,每日餐費15元左右,也有同樣的困擾。這所學校午餐搭配的是三菜一湯:一葷、一素、半葷素,另外再加一碗湯,課間還包括水果、點心等,算得上菜品豐富。
學校總務處老師指出,其中5元是水果、點心的價格,午餐費用平均在10元左右。但即便是15元的“豪華”餐標,在今年的菜價面前,要想按原來的規格做三菜一湯,也沒有之前那么從容。
“我經常盯著采購價格。”李老師說,“因為學生飲食要求營養均衡,菜品質量要有保障,所以即使肉價上漲,購買量還得跟之前一樣,但比起去年,伙食的預算開支也變緊張了,只能各方面想辦法節約點。”
既然餐費不夠用,為何學校食堂只能干著急,不組織家長統一補繳餐費呢?對此,幾所公辦小學總務處的老師都搖搖頭,否定了這個解決辦法。
李老師說道,學校不允許中途向家長收費,一般都是“多退”,不會讓家長“少補”。而且葷素搭配也不能因為菜價擅自更改,即使最近肉價上升,該有的菜還是得有,三菜一湯和水果點心照發,“學生的營養搭配肯定要有保證,而且學校會要求每月公開菜單,由膳管會審核菜單、家委會不定期抽查監督。”
為營養搭配想盡辦法
餐費緊張,又不能補繳,還要保證葷素搭配,學校食堂是如何完成這項看似不可能的挑戰?各校總務處老師坦言,這一學期下來,自己已經成了“摳門”專家,還總結出了不少經驗。李老師說,雖然多數菜類漲價,但仍有部分食材漲幅較小,或者反而降價了,采購時就會傾向選這些淡季的食材。
趙老師表示,為了保證每天的菜品不超出預支,就減少肉類的采購量,用價格相對低一些的水產等富含蛋白質的食材代替。考慮到低段的孩子可能不會剔魚刺,學校會采用沒有刺的魚作為食材,高段學生吃帶魚時,低段學生一般配蝦仁炒蛋,同時每周保證有一餐肉類、雞鴨類菜品。
“經過這樣一番調整,最近學生每天的伙食還是可以的,但是按照現在菜價上漲的趨勢,下個學期就很難保證了。”趙老師說,為了保證孩子每天用餐的質量,下學期學校可能通過膳管會、家委會及校級班子的討論會適當調整餐標。
學校降低伙食標準引家長心急!雖然壓力大,但學生每日的營養不能落下。陳老師介紹,現在學校主要通過水產品或肉類加工品的方式,在降低食材成本的同時最大程度上保證學生的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