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30歲倒計時 我們真的要‘奔三’了
以前說到90后的時候,就是新生代和時尚的代名詞,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90后在不知不覺中已經快要奔三了。同時隨著年紀的增加,人的心態也逐漸的發生改變,比如不知道從何時起,秋褲不需要媽媽提醒就自己穿上了,也不知道為什么突然有點喜歡粉色了。
翻開網上熱傳的“90后變老圖鑒”,你是否找到了自己?
一、發型
近年來,我國脫發人群呈直線上升趨勢,平均6個人中就有一位出現脫發的情況,而這其中20歲到40歲之間的人占據著較大比例。今年雙11,陜西、河南、海南等地購買防脫發產品的人中,90后占比均超過58%。
禿如其來,90后開始朋克養生(一邊熬夜一邊養生的生活方式)。
比如,敷最貴的面膜,熬最長的夜;啤酒加枸杞,蹦迪帶護膝。今年“8·18”購物節期間,20-35歲之間消費者成為消費主力。
1、早出晚歸,加班苦干,擠地鐵趕公交,全部生活被壓縮到了“凌晨一角”。
“8·18”數據顯示,青年白領成夜間消費大戶,22點-01點為下單小高峰,其中,零食、酒水、寵物消費增長明顯品類,分別增長76%、72%、1941.08%。
2、報復性熬夜、間歇性養生。
“8·18”期間,青年白領的枸杞、燕窩、保健茶飲等保健品消費分別增長365.1%、942%、2343%。但不少體育愛好者也成熬夜大戶。
3、日化護膚消費方面,面膜成為當代職場的最愛。
根據蘇寧易購數據顯示,“8·18”期間,面膜銷量同比增長173.7%。
二、睡眠
據某電商平臺的數據顯示,2019年以來,助眠類用品、保健品的成交量大幅增加,讓人意外的是,購買這些產品的主力人群并非是中老年人,而是20-29歲之間的90后。
電商平臺數據顯示,2019年1-8月,90后購買進口助眠類商品的增幅為118%,人數占總消費人數的比例為62%,超過了其他年齡群體的總和。
來自全國衛生產業企業管理協會的《中國睡眠指數》,把睡眠質量分為甜美、舒適、苦澀、煩躁、不眠五個等級。調查顯示,90后睡眠處在“苦澀區”“煩躁區”和“不眠區”的總人數占比達68.2%,總體呈現出“需要輾轉反側,才能安然入睡”的狀態。此外,90后平均入睡時間為23:50,“睡得最晚”也是90后的睡眠標簽。
讓90后輾轉反側的原因是什么呢?據《2019中國睡眠指數報告》顯示,有54.3%的90后會在入睡前玩手機或ipad等電子設備,入睡前平均玩手機時間為50分鐘。夜晚已經成為90后尋找自我、釋放壓力的窗口。此外,“宅”、缺乏運動、夜生活豐富也是原因之一。
三、吃飯
2019年第三季度,中國餐飲外賣市場的整體交易規模達1952.9億元,同比增長35%。換算一下,中國一天的外賣規模就超過了20億。
根據艾媒咨詢的數據顯示,24歲以下人群是外賣訂單的主體,其中24歲及以下用戶在餓了么平臺占比高達65.27%,美團外賣上則占比52.59%。“95后”“00后”實實在在地撐起了外賣訂餐的“半壁江山”,成為外賣經濟的主力。
事實上,年輕消費者的確越來越喜歡在外賣平臺上消費,這也促成了交易規模的擴大。如今很多外賣平臺不僅可以送餐,生鮮美食、代購送藥、送花上門、便利店配送生活用品……當然,在肯定外賣給生活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需要警惕由此帶來的部分年輕人缺乏運動、“宅”過了頭等負面效應。
四、AJ
隨著慢慢長大,對90后來說,“AJ”這兩個英文字母代表的物品也不一樣了...
排隊幾個小時,只為能搶到一雙鞋子,被抽上的鞋友被稱為幸運兒,因為鞋子價格漲得太快,他們普遍認為買到就是賺到。
對于90后甚至00后的年輕人,這或許是他們人生第一場資本游戲,難免暴富心切加了杠桿、或者把學費也押了進去,但其實他們并沒有多少底牌,能抵御鞋子價格的大起大落。
30歲,意味著什么?
這個話題,還讓人不禁想起,在2018年的一場90后的扎堆相親大會,大部分的90后就有意識地稱:“不小了,我們都快‘奔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