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例!華西醫院胃腸外科完成“人工心臟”植入后減重手術 心衰肥胖癥患者重獲新生
7月4日,川觀新聞記者從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獲悉,該院胃腸外科完成“人工心臟”植入后減重手術,本次手術也是國內首例“人工心臟”移植術后進行的減重代謝手術。
?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胃腸外科完成“人工心臟”植入后減重手術。醫院供圖
2020年,患者因嚴重心衰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就診,經過內科治療后,心功能沒有改善,經評估需進行心臟移植,但心臟移植手術要求供者體重與受者體重接近,患者身高175厘米、體重180斤,一直沒有等到合適的心源。隨著身體每況愈下,患者接受左心室輔助裝置(LVAD)植入手術,也就是植入了一顆“人工心臟”。
但依靠人工心臟成功“保命”后,本就有肥胖癥的患者,無法控制飲食,導致體重連年飆升。植入“人工心臟”三年后,體重從180斤飆升至238斤,體重指數(BMI)達到37.5kg/m2,為中度肥胖者(32.5—37.5kg/m2),稍不注意就會成為重度肥胖者(37.5kg/m2以上),并且還患上脂肪肝、2型糖尿病、高血壓……代謝綜合征正在加重他的心臟負擔。
體重的上升還帶來難題,本就稀缺的心源更難等到了。要想匹配到合適的心源,就必須要減肥,降低體重,且減肥也有助于減輕心臟負擔、緩解代謝綜合征。但該患者體重過大、有過心衰,運動嚴重受限,多年代謝紊亂讓他增肥容易減肥難,比別人更容易饑餓。這類病態肥胖人群的減肥難度遠大于單純肥胖人群。
????考慮到患者中度肥胖,再加上患有脂肪肝、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這類肥胖人群即便使用相應藥物,也達不到理想的減肥效果。減重代謝手術成了患者的最后一個選擇。
今年5月,該患者再次來到華西醫院胃腸外科,準備接受減重代謝手術治療。經過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胃腸外科、心臟外科、心臟內科、內分泌代謝科、麻醉科、手術室等多學科專家反復會診討論,詳細評估心肺功能、代謝指標、消化道等功能后,確定腹腔鏡下袖狀胃切除術(LSG)的手術方案。但“人工心臟”植入者的減重手術挑戰大,要確保手術過程中心臟不停跳,還要避免超聲刀等的操作干擾“人工心臟”的運轉。另外,華西醫院減重外科多學科團隊還需要在其心肺功能和代謝指標都穩定的情況下,再做減重手術,將手術風險降到最低、代謝綜合征的治療效果發揮到最大。
6月1日,手術團隊聯合為患者完成減重代謝手術;6月4日,患者從ICU轉入普通病房,平穩進入術后康復階段;6月5日,患者順利恢復出院,生命體征平穩,無特殊不適,但心臟問題仍需接受專科對癥支持治療;6月30日,體重明顯降低,患者體重為101.9公斤,相比術前的119公斤降低17.1公斤,BMI也降到32.9kg/m2,雖然仍處于中度肥胖者,但體重和BMI降低效果明顯。
專家提醒,減重代謝手術是通過手術的方式(胃袖狀切除術等),改變患者的胃大小和體內激素代謝,來達到控制食量和食欲的目的,患者術后需按照制定的飲食及運動計劃來生活,多飲水,多運動,多補充蛋白質及維生素等營養物質。當患者進行減重代謝手術后,結合飲食計劃和運動計劃,通常可讓體重在半年到一年時間內減到合理范圍,對緩解病態肥胖及2型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癥、脂肪肝、高尿酸血癥、胰島素抵抗、多囊卵巢綜合征及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等都有積極效果,是體重過重的心臟移植、腎移植、關節手術患者改善健康狀況、爭取手術機會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