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艾滋病、癌癥齊名的絕癥——漸凍人癥,亟待社會的關注
三天前3.14日,是霍金逝世2周年。2018年3月14日,英國理論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告別人世。
霍金的子女在聲明中說:“他是一名偉大的科學家,一個卓越的人,在未來的很多年里,他的工作和成就將會繼續影響我們。他的勇氣、堅持,他的杰出和幽默鼓舞了世界各地的人。”
兩年前霍金的去世也讓漸凍人癥走進了人們的視線
什么是漸凍人癥
漸凍癥是一種讓人唯恐避之不及的死神。盡管冰桶挑戰讓大眾對漸凍人多了一些了解,但是對這一群體的關注更多停留在社會層面
漸凍人癥是一種運動神經元疾病,學名叫肌萎縮脊髓側索硬化癥,主要是累及運動神經元,導致人體的運動功能受損,肌無力,肢體的癱瘓,呼吸的無力。最后導致病人的死亡。“漸凍人” 癥,與艾滋病、癌癥齊名。它會殘蝕病人的一切行動能力,如同蔓延的冰,漸漸凍住患者身體。
由于感覺神經并沒有被侵犯,患者的記憶、智力、感覺等均不受影響,處于“有口難言,有心無力”的狀態,在清醒的狀態下,眼睜睜看著自己被凍住,不能動,不能說話,不能吞咽,變成植物人,直到不能呼吸。
發病原因
為什么會有這種可怕的疾病?目前該病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尚不明確,且非常復雜難解,炎癥感染、免疫、外傷、中毒、營養不良、微量元素缺乏等因素都可成為誘因。
比如神經毒素累積,谷氨酸堆集在神經細胞之間,久而久之造成周圍神經的損傷。自由基使神經受損,神經生長因子缺乏。使神經細胞無法正常生長發育所導致的漸凍人。比如說還有環境因素遺傳,重金屬中毒都有可能是引起漸凍人的原因。
雖然漸凍人癥的發病機制無法確定,目前無法根治,但是早發現和早治療該病依舊十分重要。
漸凍人數量
關于中國漸凍人患者數量的統計數字,說法不一。
一說約有20萬漸凍人癥,發病率為1/3000~1/4000。也有調查全國漸凍癥患者達到6萬左右。
漸凍人現狀
漸凍人癥不能根治只能延緩“冰凍”。因為漸凍人癥的發病機制尚不明確,治療也只能是延緩疾病發展的時間。目前治療漸凍人癥常用的藥物是力如呔,但這種藥物也不是萬能的,只能延長減慢發病時間,不能根治,也不能阻止發病。
該病主要以對癥治療為主,使用神經營養藥、中醫等多種方式進行調理。例如,呼吸不好患者,使用呼吸機。吞咽困難的需要插胃管等。
同時,還需注意多種并發癥的發生,如呼吸困難可引起急性肺炎感染,肌肉萎縮的會引起營養不良,導致抵抗力下降;呼吸不好時,可引起缺氧等并發癥。
漸凍人生存期
生存期方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神經科針對129例患者的研究顯示,ALS平均發病年齡為(52±11)歲,中位生存時間為45.71個月(95%的可信區間為35~51個月),英國是35月,意大利為28月,澳大利亞為31月,西班牙為68.6月,中國ALS患者發病后生存期較國外患者更長。
另有數據顯示,20%漸凍人患者存活超過5年,超過10%的患者存活達10年,有5%患者存活達20年。
如何預防漸凍人癥
加強體質鍛煉,保持氣血通暢是預防此病的關鍵。常參加適量的體育鍛煉,能使氣血流通,肢體活動有力,臟腑功能旺盛,不致肌萎縮側索硬化癥一類的痿證發生。平時注意安全、避免意外傷害。因此,生活中必須具有安全意識,切不可麻癖大意,掉以輕心。
平時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非常重要,經常鍛煉身體,防止這些病癥的發生。
漸凍人的復健
1前期復健
早期漸凍人患者仍能行走,生活可以自理,此時的治療目的是維持身體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預防并發癥,如跌倒、痙攣、疼痛等,維持肌肉力量。
漸凍癥的復健要采取適度的原則,適當肌肉的活動可以對神經有一個反饋的作用,促進神經的保護,有的病人用啞鈴或者爬樓梯,用過強的鍛煉增加了神經細胞的負擔,可能會導致細胞加速死亡。
有證據顯示,大強度的鍛煉對于病情有害,但是適度的鍛煉對于病情的緩解有幫助。
治療原則以肌肉不疲勞為原則。肌力訓練和耐力訓練要注意訓練強度,訓練過量會導致肌肉疲勞,加重肌肉無力和肌纖維變性。
訓練的運動量以不影響每日的日常活動能力為標準,進行關節主動和被動活動及安全有效的移動。
邦邦車的蹲起鍛煉功能強度適中,是適合漸凍癥患者的鍛煉方式。
2后期復健
漸凍癥后期治療的目的主要是患者轉移訓練,床和輪椅上體位的擺放,抬高癱瘓肢體,減少遠端肢體水腫,可以應用各種支具改善功能,還要避免發生扭傷和肌腱炎。
漸凍人肌肉萎縮尤其是極度消瘦后,側身躺著會感到一側的胳膊、腿有比較強烈的壓痛,長期臥床患者可能會長褥瘡,使用邦邦車站立轉移可以緩解壓痛,減少褥瘡發生。
需要關愛
漸凍人們所面臨的不只是身體上的阻礙,還有社會生活中的種種不便。但愿大家看過此文后能對漸凍人有更多了解,雖然無法給予更多幫助,但可以更多去關注。
漸凍癥是一個痛苦的疾病,患者最需要的就是來自于家人的關愛和理解,耐心和陪伴是最簡單也是最難的事情。
邦邦機器人會持續關注,希望科技能幫助這類人群減緩病癥發生的速度,減輕他們的痛苦。
希望所有人都健康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