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腸養生秘訣—撮谷道

因于現代生活方式等多因素的影響,肛腸疾病的發病率仍然居高不下,縱然手術對痔瘡、肛周膿腫等肛腸外科性質病的療效甚為確切,但術后排便、換藥等過程中的痛苦常常讓大家望而卻步,有什么方法可以降低肛腸疾病的發生呢?今天我來給大家介紹一種養生秘訣--撮谷道。
唐朝醫學家孫思邈就極為推崇此法,他在《枕中方》一書中建議世人:“谷道宜常撮。”認為肛門周圍的肌肉要間歇性地處于運動狀態才能養生健體。清代皇室醫籍有記載,乾隆皇帝能活到89歲高齡,成為我國歷代皇帝中的最高壽者,與他幾十年如一日地堅持“撮谷道”不無關系。所以古語云:日撮谷道一百遍,治病療疾又延年。
谷道,俗稱肛門;撮,即收(提)縮。通俗地講,“撮谷道”就是做收縮肛門的動作。狹義層面的撮谷道即現代醫學中常說的提肛運動,廣義的撮谷道則基于提肛運動的基礎上融入了導引、氣功、意念之術。
通過撮谷道,將氣上提、適時而閉,有升有降、有閉有開,人體氣機才能通暢自如。通過對肛門有規律的收縮與放松,可促進肛周血液循環,改善血瘀癥狀,且能鍛煉肛周肌肉,減少甚至消除括約肌痙攣,對痔瘡、脫肛非常有益,是一種獨特的養生方法。
提肛運動完整教程
“撮谷道”簡便易行,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它不受時間、地點、環境的限制,或蹲、或站、或坐、或躺均可。
提肛運動豐富多樣,以下為簡便的三種方法:
1、夾腿提肛法:仰臥,臀部及大腿用力夾緊,肛門逐漸用力上提,持續5秒種左右,還原,可逐漸延長提肛時間,如此重復10-15次,每日2-3遍。
2、坐立提肛法:先坐在床邊,然后雙手叉腰并起立,同時肛門收縮上提,持續5秒鐘,再放松坐下。如此重復10-15次,每日2-3遍。
3、踮足提肛法:站立位,雙手叉腰,踮起足尖,同時肛門上提,持續5秒鐘,還原。如此重復10-15次,每日2-3遍。
提肛運動的益處
中醫養生學認為,撮谷道能調節全身的氣血陰陽,使血脈通順、臟腑強壯。現代醫學研究也發現,有意識、有規律地提肛,可調節中樞自主神經系統,促進全身臟器的血液循環,治療多種疾病,達到保健的目的。
有效的提肛運動可以預防盆腔靜脈瘀血,增強血液循環,同時還可以使整個盆腔肌肉得到運動鍛煉,適合各個年齡層的人群,尤其是中老年一族。對于中老年人常患的痔瘡、肛裂、脫肛、便秘等癥,“撮谷道”有明顯的防治作用。此外,對冠心病、高血壓病、下肢靜脈曲張等慢性疾病,也有一定的輔助治療效果。
你可能想象不到,“菊花”一緊,不僅是一句調侃,還是一個肛腸科、泌尿科、男科、婦產科專家都推薦你做的養生運動。
(作者:朱艷群、謝昌營 江西省中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