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基礎知識+配圖
人類脊柱由33塊椎骨(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骶骨5個、尾骨4塊)借韌帶、關節及椎間盤連接而成。起支持,保護,運動的作用
腰椎、頸椎共性:
1.基本結構共同點。椎骨與椎骨之間是椎間盤。椎間盤是富有彈性的膠質。由內部的髓核和外部的纖維環組成。如果腰部長期保持一個不良姿勢,或者是腰部急性受損。很有可能會擠壓,讓椎間盤內部的髓核向外突出,這樣就會壓迫硬膜囊及周圍的神經根。造成腰部疼痛貨腿部放射性疼痛。
2. 病癥體現共同點:骨質增生,椎管狹窄,椎間盤突出,韌帶增厚
疼痛的原因:主要是腰椎長期勞損,椎間盤受壓變形,內部髓核突出,壓迫周邊(坐骨)神經,產生了無菌性炎癥,出現的放射性疼痛現象,治療則需先消除內部無菌性炎癥;
酸發麻的原因:主要是突出髓核壓迫到交感神經,使得下肢的活動的反饋受到阻滯,下肢肢的感覺不能夠及時通過神經反應到腦垂體,就會出現這個酸脹,麻木不適的感覺!
A.骨質增生:骨質增生癥又稱為增生性骨關節炎,骨性關節炎(OA)、退變性關節病、老年性關節炎,肥大性關節炎,是由于構成關節的軟骨、椎間盤,韌帶等軟組織變性、退化,關節邊緣形成骨刺,滑膜肥厚等變化,而出現骨破壞,引起繼發性的骨質增生,導致關節變形,當受到異常載荷時,引起關節疼痛,活動受限等癥狀的一種疾病
B.椎管狹窄:椎管狹窄是指各種形式的椎管、神經根管以及椎間孔的狹窄,包括軟組織(如黃韌帶肥厚、后韌帶鈣化等)引起的椎管容積改變及硬膜囊本身的狹窄。
C.椎間盤突出:在日常生活勞動中,椎間盤始終承受不均勻的壓力,不斷地被擠壓和牽拉,容易發生慢性勞損與變性,喪失彈性與韌性,組織變得脆弱,稍受外力就可能引起椎間纖維環破裂,致使髓核從破裂口脫出,壓迫附近的神經根,引起腰痛腿痛。青壯年人的勞動強度大。特別是腰部用力、反復屈伸轉動的動作,增加了腰傷機會,故本病20-40歲的患者多見,約占80%。腰椎承受整個軀干、頭顱及上肢重量,故椎間盤突出發生在下腰椎者多見,約占98%。頸部活動雖也較多,但頸椎間盤突出癥比較少見。胸椎因有肋骨與胸骨相連,是固定不動的,故無胸椎間盤突出癥發生。男性的勞動強度比女性大,故本病男性多見。
D.黃韌帶:是椎管內的主要韌帶,正常人的厚度為2~4cm,增生時可達6~8cm以上。正常黃韌帶是松弛的,是有彈性的。在發生退變和損傷時候,黃韌帶處于緊張狀態,逐漸增生肥厚,彈性減低,并出現鈣化和骨化,壓迫椎管硬膜囊,產生繼發性椎管狹窄。
腰椎間盤突
腰椎:L1-S1腰椎間盤突出多發于L3-L4(多膨出),L4-L5(多突出),L5-S1(多突出)
腰椎間盤突出的原因
1、腹壓增高,如劇烈咳嗽、便秘時用力排便等。
2、腰姿不當,當腰部處于屈曲位時,如突然加以旋轉則易誘發髓核突出
3、突然負重,在未有充分準備時,突然使腰部負荷增加,易引起髓核突出。
4、腰部外傷,急性外傷時可波及纖維環、軟骨板等結構,而促使已退變的髓核突出。
5、職業因素,如汽車駕駛員長期處于坐位和顛簸狀態,易誘發椎間盤突出。
病癥表現方式:腰椎退行性病變--膨突出--骨質增生--椎管狹窄--硬膜囊受壓--黃韌帶增厚;
1、椎間盤:正常椎間盤無退變,所有椎間盤組織均在椎間盤內。
2、椎間盤膨出:椎間盤纖維環環狀均勻性超出椎間隙范圍,椎間盤組織沒有呈局限性突出。
3、椎間盤突出:椎間盤組織局限性移位超過椎間隙。移位椎間盤組織尚與原椎間盤組織相連,其基底連續部直徑大于超出椎間隙的移位椎間盤部分。
4、椎間盤脫出游離:移位椎間盤組織的直徑大于基底連續部,并移向于椎間隙之外。脫出的椎間盤組織塊大于破裂的椎間盤間隙,并通過此裂隙位于椎管內。
疾病分類
腰椎間盤突出癥突出的髓核止于后縱韌帶前方稱為“突出”,而穿過后縱韌帶進入椎管內的,稱為“脫出”。根據髓核向后突出部位分為3型:
1、后外側方突出型:
纖維環的后方最弱的部位在椎間盤中線兩側,此處本身薄弱,同時缺乏后縱韌帶的強力中部纖維的支持,因此是腰椎間盤突出最常見的部位。臨床上最為多見,約占80%左右。
2、中央突出型:
指髓核通過纖維環后部中央突出,達到后縱韌帶下。除引起坐骨神經癥狀外,還可刺激或壓迫馬尾神經,表現為會陰部麻痹及大小便障礙。
3、椎間孔內突出:
指髓核向后經后方的纖維環及后縱韌帶突入椎管,進入椎間孔內,容易漏診,但所幸其發生率低,僅1%左右。
下肢放射痛呈“下腰部→大腿后方→小腿外側→足部”方向發展。且當出現腹內壓增高時,如咳嗽、打噴嚏及大小便等,下肢放射痛加重。
腰背部疼痛一般表現為鈍痛、刺痛或放射性疼痛,疼痛部位主要在下腰部或腰骶部,且以持久性的鈍痛最為常見。
跛行表現為,在行走時,因疼痛加重,而不得不停下來休息,待休息一段時間,癥狀緩解時,又可以行走。
下肢發冷主要表現為感覺患肢溫度較健側降低、麻木,也有一些患者會表現為足背動脈搏動較弱,嚴重時出現肌肉萎縮甚至肌肉癱瘓。
坐骨神經痛腿抬高在60°以內即可出現坐骨神經痛,表現為疼、麻、涼、熱、脹。
腰椎間盤突出下肢為什么會發麻酸脹
髓核壓迫神經根和脊髓,導致下肢反饋感知的末梢神經傳輸受到阻滯,不能及時映射到腦垂體,下肢就會出現酸脹和麻木的情況。
治療方式:一是西藥,多是含有激素的止痛藥,副作用較大,用多了,會得骨質疏松癥;二理療(按摩、針灸、拔火罐等)上,這些方法是舒筋活絡的效果暫時的緩解疼痛,當受涼,勞累,姿勢不正確時就易復發或加重;三是進行手術,手術過程中極易損傷周圍神經而導致其它癥狀。不但手術的風險大,而且復發的概率非常大。
申請搜狐公眾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