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案例我的二代試管過程養囊利弊(第二代試管嬰兒成功率有多少)
6月10日,接到了醫院那邊的電話,告知我們,最終養囊結果:1個!
雖然7號去醫院的時候已經知道了,不是最壞的結果,這幾天也抱著4個不怎么好的胚胎繼續養養,些許還能再養成個囊胚呢,哪怕一個也好呀。可是,結局往往就是那么令人意外。
我是:取卵11個-配成5個D3胚胎(1個優4個一般)-1個D5囊胚
這個結果,總結了下,沒有最壞也不是很理想。
原因分析:我們雙方都沒有提前3-6個月開始做好試管前的準備。這里說的準備并不是各項檢查,指的是身體的準備,包括睡眠,營養,精神方面的調養。我老公本來就知道弱精,畸形率高,也盡量的戒煙酒了,可還是沒有完全戒掉,再加上工作原因,比較高溫高熱。所以,精子質量可能也沒有特別好轉。可是回想過來,我們都已經用了二代試管了,挑了最好的精子出來,可為什么配出來的質量還是這么差強人意呢?我就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卵子質量不好!本身我甲亢一直吃藥,內分泌環境就不是很好。再加上,之前一直工作,比較煩忙,一坐就是一個早上,久坐不動!工作環境也比較壓抑,心情不是特別好。在飲食方面也沒有做足準備,什么高蛋白,高營養的東西都沒有提前多吃,導致這次取卵質量不高,非常不滿意。
想要得到好的胚胎,就必須要有好的精子和卵子。這是很關鍵的,所以如果您也計劃做試管,請提前3-6個月就要做足養卵養精的工作。請先不要著急不要著急不要著急!!!除非您已經快絕經了!!!沒有好的精子卵子,一旦促排,取出的卵子不好,精子不好,形成的胚胎就不好,就大大影響了后面的移植機會和成功概率。
所以,因為這些原因,導致我們11個成5個而且僅1個是優質胚胎。相對于很多人,取11個成7-8個,優質3-4個的,我們這個結果很不理想,至少對我很打擊。
再說說養囊。
這幾天我一直思考著,我們這樣的情況到底該不該養囊?
胚胎數量不多,質量也不高。當時那個醫生竟然建議我們全部拿去養囊!醫生的話是說,優胚養成囊胚的幾率會很高我們至少有一個機會,而剩下的4個質量一般,就建議繼續養幾天,如果能再體外繼續分裂成囊胚,也是優勝劣汰的過程。如果連在體外都沒有養成,即使移植到體內也很難繼續發育。囊胚移植成功的概率更高些。哎!可能是我們沒有經驗吧,第一次做試管,連什么叫囊胚,什么鮮胚都沒有搞清楚的情況下,就貿然同意了醫生的建議。那天回到家,我就非常后悔這個決定。怎么能全部都拿去養囊呢,萬一一個都沒有成功,就是全軍覆沒,連一個移植的機會也沒有,在拿之前的努力做賭博!
鮮胚就是受精卵在體外培養3天后形成的胚胎(3天已經分裂成幾個細胞的那種)
囊胚就是鮮胚基礎上繼續養到第5-6天,形成更多細胞的胚胎。是鮮胚的升級版吧
凍胚就是沒能馬上移植的,先拿去冷凍保存,分凍胚、凍囊胚。
這里要非常注意,養囊,是有一定風險的,并不是所有鮮胚都一定能養成囊胚。胚胎質量、實驗室溫度,環境,以及技術水平等細微的因素,都會決定它的生死。難怪那天醫生讓我們簽一個,有可能全部胚胎一個都沒有養成囊胚的告知單。意思就是,拿去養囊有可能能成,有可能一個都成不了。讓我們簽字,做好心理準備。
如果沒有太多胚胎可選擇的情況下,我建議大家要謹慎。特別是像我這樣,胚胎質量數量都不怎么高的,更不能貿然全部養囊。如果可以重新選擇,我就把一兩個先凍起來保留著,剩下的再拿去養養看,成就成,不成至少還有凍胚可移植。既給自己爭取到一些機會,也給自己留了后路。不至于前期搞了一堆的工作,最后連一次移植機會都沒得,那這個結局也太慘烈了!所以,我們當時的決定真的太沖動太貿然了,加上自己啥也不懂,沒有做好功課,醫生說啥就是啥,完全沒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斷,這也是非常不可取的。
很多質量一般的胚胎,移植到體內也能成功發育的。因為人體的溫度,體內營養環境等更符合細胞分裂所需。體外實驗室僅僅是一個模擬環境,不能跟真正的人體相比,這種微妙的差異本身就很難解釋。
所以我這些都是教訓!
目前,我僅成的一個囊胚在凍著,這兩個月告訴自己,先調整好子宮環境和內膜厚度,提供更好的著床環境,再去迎接我的小寶貝。這是僅有的一次難得的機會,要好好珍惜,不能操之過急!
這些都是我試管移植前的一些經驗分享。如果您有什么更好的調養子宮環境和內膜的方法和經驗,記得給我分享哦。
加油奧利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