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助生殖納入醫保!試管嬰兒費用將可報銷(2022年國家免費做試管嬰兒)
原標題:輔助生殖納入醫保!試管嬰兒費用將可報銷
好消息好消息
千呼萬喚始出來的
“試管嬰兒進醫保”
終于在北京落地啦!!!
2月21日,北京市醫保局會同市衛生健康委、市人力社保局印發《關于規范調整部分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63項醫療服務價格項目進行規范調整,其中對體外受精胚胎培養等53項輔助生殖技術項目進行了統一定價。
同時,為實施積極生育支持措施,通過組織專家論證,在費用可控、確保醫保基金可承受的基礎上,將門診治療中常見的宮腔內人工授精術、胚胎移植術、精子優選處理等16項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納入醫保甲類報銷范圍。
新政策將于3月26日正式落地。
來源:人民網
輔助生殖昂貴
多少不孕夫婦苦價久矣
近年來,我國的生育率持續走低,除了與女性生育年齡不斷推后有關,還與“想生卻生不了”密切相關。
根據中國人口協會、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中國育齡夫婦的不孕不育率從20年前的2.5%~3%攀升到近年12%-15%左右,我國不孕不育者約有5000萬人。
而在這5000萬人中,有不少人即使有“輔助生殖”的心,卻沒有“輔助生殖”的錢。
眾所周知,輔助生殖技術并不便宜,1個周期就需要花費3.8-5萬元。而大部分不孕不育患者由于身體因素的影響,可能要經歷2個周期以上才會有一次胚胎能夠種植成功。
并且即使成功懷孕,還可能因為各種原因流產,只能從頭再來,花費的時間、精力以及金錢更是難以估計。
前幾天就有一則新聞,南京周女士做完試管嬰兒成功懷孕沒多久,在騎電動車時不幸和一輛小客車相撞,10天后胎兒自然流產。
來源:微博截圖
評論中有不少人對周女士的遭遇感同身受↓
來源:微博截圖
來源:微博截圖
一直以來,不孕不育癥及輔助生殖技術都沒有被劃分為“疾病治療”范圍,因此想要做試管嬰兒,就只能自費完成。
而其動輒5、6位數的花費,給很多不孕癥患者帶來了沉重的負擔,甚至有不少人借錢“生子”。
來源:微博截圖
當然,小保覺得這種做法并不可取。
因此,對于迫切想要孩子但經濟條件不允許的家庭來說,如果能夠通過醫保報銷一部分費用,就可以很大程度緩解這種困境。
“不孕不育診療納入醫保”
呼聲不斷
早在去年3月,全國人大代表高莉建議,將不孕不育診療費用按比例納入醫保。
來源:微博截圖
2021年9月15日,在國家開放三胎政策的背景下,國家醫療保障局網站公布了國家醫保局經銀保監會答復全國人大代表高莉提出的“關于‘不孕不育癥’輔助治療納入國家醫保提高人口增長的建議”。
其中指出,現行版醫保目錄已將溴隱亭、曲普瑞林、氯米芬等促排卵藥品納入支付范圍,提升了不孕不育患者的保障水平。部分省份,通過設置公益基金等方式,對“失獨家庭”等特殊群體接受輔助生殖技術服務予以適當補貼。但是目前尚不具備將輔助生殖技術納入基本醫療保險支付范圍的條件。下一步,將努力探索建立孕育保險制度,切實減輕“不孕不育”患者醫療負擔,提高風險保障水平。
來源:國家醫療保障局截圖
時隔5個月,北京在費用可控、確保醫保基金可承受的基礎上,將門診治療中常見的宮腔內人工授精術、胚胎移植術、精子優選處理等16項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納入醫保甲類報銷范圍,成為我國首個“將輔助生殖納入醫保”的城市,無疑是廣大不孕癥患者的巨大福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增加生育率!
寶寶出生后
哪些保險一定要買?
一旦這項政策全面落實,相信很多想要寶寶的家庭就不是什么問題啦!
那么,寶寶出生后的幾件大事莫過于取名字、上戶口和給孩子上保險,哪些保險是一定要配置的呢。
1. 先配置少兒醫保
少兒醫保和我們成人的職工醫保或者居民醫保一樣,可以帶病投保,還保證續保,是國家給我們的社會福利,因此也是孩子最基礎最劃算的保障,寶寶出生滿28天后,就一定要辦理少兒醫保。
2. 意外險
當寶寶到了會走會爬的階段,就應該配置一份意外險了。因為小孩子天性活潑好動,好奇心強,總是容易有一些磕磕碰碰的,通常發生意外事故的幾率大,這個階段給寶寶買份意外險,是非常必要的。
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小朋友的意外險最好是帶有意外醫療保障的,這樣能夠覆蓋日常因意外導致的醫藥費用,這類意外保險保費也不貴,每年幾十塊錢就能搞定。
3. 重疾險
有些人可能覺得重疾離小孩子很遠,大錯特錯了。對于小朋友來說,目前有很多的高發少兒疾病不容忽視,例如患病率較高的重癥手足口病、小兒麻痹癥、白血病等等。
重疾險是孩子的核心保障,萬一孩子罹患重疾,整個家庭面臨高額的醫療費用不說,還要有人舍棄工作出來照顧孩子。小孩年齡小,此時買重疾險保費也是最劃算。
4. 醫療險
孩子年紀小,抵抗力和免疫力差,容易感冒發燒,此時無論是門診還是住院,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盡管有少兒醫保,但也只能覆蓋一部分支出,也可以給孩子買一份百萬醫療,預防住院帶來的大額開銷,彌補醫保報銷不足。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