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檢測結果要等多久?檢測過程約8個步驟(試管嬰兒步驟過程詳細大概多久)

頂端新聞·大河健康報記者 梁露露
8月4日,記者從鄭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領導小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鄭州第一輪全員核酸檢測采樣人數1118萬人,8月3日全部完成檢測任務。鄭州市二七區第二輪全員核酸檢測自8月3日15時開始,截至8月5日10時,二七區第二輪全員核酸檢測已基本結束,共檢測85.61萬人,有2例結果異常,正按程序進行復核并實施相應管控措施。8月5日上午9時,鄭州市第二輪全員核酸檢測逐步啟動。
鄭州為啥要進行多輪核酸檢測?核酸檢測為何久久不出結果?48小時核酸檢測結果從何時開始算?針對市民對核酸檢測的諸多疑問,記者采訪了鄭州市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李肖紅。

為何要進行多輪核酸檢測?
李肖紅告訴記者,從感染到發病,新冠肺炎有一定的潛伏期,病毒排放間歇性和分布部位病毒載量,以及采樣技術、檢測技術等其他原因,可能會導致假陰性結果的發生,所以要進行多輪核酸檢測。
為提高檢測效率,目前全員核酸檢測采用的是10人一組的混合檢測方式。也就是將10個人的樣本放在1個采樣管中,一起進行檢測。10人分組更適合大面積病毒篩查,可以將篩查速度提高10倍,如果遇到哪一組檢測結果有問題,就會對這10個人采取復核、隔離等措施。
“有些市民會擔心‘十混一’檢測沒有‘一對一’準確度高,其實兩種檢測準確度一樣,且‘十混一’檢測速度更快。”李肖紅說,也有部分市民表示,核酸檢測現場大量人員聚集,可能造成二次感染。其實,每一個核酸檢測點的選址都有嚴格要求,被檢測人員要聽從現場工作人員指揮,做好防護措施,保持安全距離,戴好口罩,檢測完畢后不要逗留,迅速離場。可以自備免洗消毒液進行手部消毒。也建議小區可以實行錯峰核酸檢測,按樓宇進行檢測,避免大面積排隊。
還有一些人疑惑,之前出行需要的核酸陰性證明都是7天內,現在鄭州為什么縮短到48小時內?
李肖紅回應,這跟防控形勢和病毒特性有直接關系,時間縮短說明防控力度加強,由于當前病毒復制特別快,潛伏期短,傳染性強,將核酸檢測證明有效期縮短到48小時就是為了盡早發現病毒。
“需要注意的是,核酸檢測48小時證明是從采集那一刻開始算起,并不是從結果出來后算的。”李肖紅提醒,“鄭好辦”App的檢測報告中也會注明檢測時間。另外,全民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也可以作為離鄭憑證。
別再催了,核酸檢測過程約8個步驟
許多市民在進行核酸標本采樣后,沒能在短時間內獲得檢測報告,由此引發了一堆“催報告”的問題。一般人眼中的核酸檢測流程只需取標本、上儀器檢測、出結果,三步即可完成,事實并非如此。
位于鄭州人民醫院科研教學中心的轉化醫學中心核酸檢測實驗室,標本檢測量從之前的每天800例~1000例,激增到如今的每天兩萬多例,還要保證檢測結果24小時內出具,工作量瞬間增加了20多倍。
“機器一分鐘都不停,人員輪番上陣,每人每天只能休息四個小時。”鄭州人民醫院轉化醫學中心主任宋銀森說,市民從排隊進行核酸檢測到查出結果,中間大概需要8個步驟:
標本采集。咽拭子標本采集是核酸檢測流程的第一步。醫務人員留樣,將拭子頭浸入細胞保存液中,折斷尾部后立即旋緊管蓋,并將樣本管放入密封袋中保存。
標本轉運。標本在嚴密包裝下被及時送進實驗室進行核酸提取。
標本驗收及錄入。工作人員逐一拆開包裝,將每一份標本的信息人工錄入系統,錄入信息時一個標本需要核對四到五遍,一個信息錄入過程需要一到二分鐘。這個“上戶口”的過程,是為了更好地對接大家的健康碼。
提取核酸。樣本保存后,專業技術人員將標本里面的核酸提取出來,一個標本提取過程需要三十到四十五分鐘,再進行擴增。
配制試劑。有多少份標本就需要配制多少份試劑及多少份EP試管,需要全手工進行分裝。
加樣。提取好的核酸需要加入試劑系統,進行熒光PCR擴增反應。通過熒光實時定量PCR技術檢測病毒載量,最終獲得實驗樣本的檢測結果。
上機檢測。這個過程需要1小時~2個小時,儀器一旦啟動擴增程序,是不能停下來中途添加新的標本的,必須等這一批結果擴增完成后,才能進行下一批標本的擴增。這也是核酸檢測不能做到隨到隨測的原因之一。實驗結束后,要進行實驗室廢物生物安全無害化處理。
上傳結果。最后工作人員將結果上傳,市民就可以查詢了。
“核酸檢測結果的判定也需要一個過程,先提取出病毒RNA,如果樣本中有病毒,要進行RTPCR即聚合酶鏈反應,進行基因擴增,看樣本中是否存在病毒RNA,這也是目前用得最多的陽性確診方式。”宋銀森講道。
如果核酸檢測陽性,就可以確定感染了新冠病毒。如果是陰性,也不能完全排除不是新冠病毒感染,因為不同試劑盒的靈敏性、可能會出現的污染或質量控制等都不一樣,導致檢測出現假陰性的結果。
市民應耐心等待,切忌杯弓蛇影
在核酸檢測結果出來之前,有些市民會將自身不舒服的表現往新冠肺炎的癥狀上套,如何避免杯弓蛇影?
李肖紅提醒,廣大市民要科學應對,在確診患者中,癥狀并不完全一樣,其中有發熱、腹瀉、乏力、咽痛、味覺減退、結膜炎等,癥狀表現不一。
如果有以下流行病學史,再出現疑似癥狀時就要引起注意:
1.有過中高風險地區旅居史或周圍最近有高風險地區返回人員。
2.周圍有兩個及以上發熱病人。
3.最近去過醫院。
有以上情況的市民要特別注意自身體征變化,做好隔離醫學觀察和健康監測,一旦出現這些癥狀,就要報告社區管理人員,到醫院就診、排除。如果沒有危險因素,只需做好個人防護,針對性治療即可。
疫情期間,市民不必焦慮,充足的睡眠、適當的運動、愉快的心情及強健的體魄本身就對病毒有一定抵抗能力。